“目前發現最早的古紙是甘肅省放馬灘出土的西漢古紙,為‘澆紙法’造紙,又稱之為非蔡倫系的造紙方法。早于蔡倫造紙250年。”近日,在第十四屆國際中國科學史會議暨首屆中國古代四大發明國際學術研討會上,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科學技術史研究院教授李曉岑對外公布了上述研究成果。不少史學界專家認為,這一發現或許能將中國造紙術歷史從現有認知的1900年提前到2000多年。

據李曉岑介紹,中國傳統造紙技術的‘澆紙法’和‘抄紙法’雖然均起源于中國內地,卻屬于截然不同的技術體系。最早的古紙樣品也保存在中國,中國確實是造紙術的發明國度。

研究認為,澆紙法造紙是中國發明的最早的造紙方法,在陜西灞橋、中顏,甘肅懸泉置、金關等地都出土了西漢古紙,均為澆紙法造紙,又稱之為非蔡倫系的造紙方法。目前最早的西漢古紙是甘肅省放馬灘出土的西紙古紙,“抄紙法”造紙則是東漢以后發明的,為蔡倫系的造紙方法。

除此之外,國際中國科學史會議現場還發布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如傳統認為火藥發明于唐宋年間,廣西民族大學容志毅教授卻發現,火藥最晚應是在魏晉時期發明的,比此前的認知提早了400年以上。

四大發明等科技進步曾深刻地影響了中國、歐洲和世界其他地區的歷史進程。本次會議公布的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文化意義,不僅刷新了人們對中國古代四大發明的認識,更進一步提高了中國科技史研究的國際影響力。

更多精彩!歡迎關注“科普中國-科技創新里程碑”官方微信(kjcxlcb)。  

 

  

南信大研究證實:蔡倫前250年,中國已發明造紙術

圖文簡介

目前發現最早的古紙是甘肅省放馬灘出土的西漢古紙,為‘澆紙法’造紙,又稱之為非蔡倫系的造紙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