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車出現之前,人們的出行或貨物的運輸只能依賴動物(馬、駱駝、牛等)和人力運送。18世紀末期,蒸汽機問世,火車隨之誕生,一晃到了1885年,德國的卡爾·奔馳(Karl Benz)發明了一種嶄新的、利用內燃機作為動力的自動推進交通工具,我們后人都對它的俗名熟稔于心——汽車。
其實卡爾·奔馳并不是第一個試圖制造自動推進交通工具的發明家。1768年,法國人尼古拉斯-約瑟夫·庫諾(Nicholas-Joseph Cugnot)率先設計出了世界上第一臺以蒸汽問動力的機車,可惜的是,投入使用的第二天,它便不受控制地撞進了巴黎軍械所的圍墻,成為了人類有史以來的第一起機車事故。
尼古拉斯-約瑟夫·庫諾的設計圖(維基百科)
1771年庫諾制作的汽車(維基百科)
庫諾的設計很偉大,但是制作出來的實物卻不怎么實用,蒸汽推進的效率太低了。這項發明沒有在庫諾的祖國法國推廣,而卻由英國人將它改善并發揚光大了。1801年,英國坎伯恩的理查德·特里維西克(Richard Trevithick)在仔細研究蒸汽機的基礎上,設計出了第一臺實用的輪軌蒸汽機車。燃料將鍋爐中的水加熱形成蒸汽,蒸汽推動汽缸中的活塞,活塞通過與活塞桿連接的搖桿令齒輪轉動,帶動機車的動輪運轉,從而使機車開動起來。理查德的這臺機車在鋼鐵軌道上行駛時,能夠牽引大約10噸的貨物,這是世界交通運輸史上極具開創意義的發明。
1801年特里維西克制造的機車(維基百科)
不管是庫諾還是特里維西克,他們制造的都只是蒸汽機車,世界公認的現代汽車的發明人卡爾·奔馳(Karl Benz),直到1844年才出生呢!大家覺不覺得他的姓氏很熟悉?沒錯,他就是后來奔馳汽車公司的創始人。
1844年11月25日,卡爾出生在德國西南部的卡爾斯魯厄。他的爸爸是一位火車司機,在卡爾兩歲的時候因為事故去世了。卡爾的母親獨自撫養卡爾長大,盡管生活窘迫,她還是盡可能讓他接受良好的教育。卡爾從小就表現出了對科學和機械的熱愛,他長大后,選擇跟隨自己早逝的父親從事機車行業。1860年9月30日,15歲的卡爾通過了卡爾斯魯厄大學的入學考試,主修機械工程。他的表現十分優秀,1864年大學畢業的時候,只有19歲。畢業后的卡爾輾轉在數家公司里工作,擔任過設計師、繪圖員、橋梁建筑師等職位,1871年,27歲的卡爾決定要自主創業,于是他和別人合作成立了“鐵器鑄造及機械工廠”。
1869年,25歲的卡爾·奔馳(維基百科)
創業的第一年,他們過得非常艱難,合伙人里特很不靠譜,工廠面臨著倒閉的噩運。幸好卡爾的未婚妻貝瑞塔及時出手相助,她用自己的嫁妝買下了里特的全部股份,1872年小兩口結婚后,兩夫妻齊心協力地繼續經營著這家工廠。1875年,在比利時發明家勒努瓦(Etienne Lenoir)的研究基礎上,卡爾開始制造一種全新的、優質的發動機。這是他從上學時期就開始的夢想:他希望能夠發明一種新的交通工具,以滿足人們出行的需求,他將它描述為“不用馬匹的馬車”。
在研究過程中卡爾發現,如果在液體燃料點燃之前能夠將它們汽化并與空氣混合,就能夠使發動機產生更大的推力。1877年,卡爾改用電火花來點燃汽缸中的燃料,他花了四個月時間不斷試驗,制造出了火花塞,之后他又用了三個月時間發明了分電器蓋。分電器蓋是帶鋼絲刷的葉輪,它能夠在適當的時機里將電火花送入汽缸。接著,卡爾又有了一個全新的創舉:他將妻子的縫紉機腳踏板裝在了發電機上,每當他想要啟動發動機時,他就猛蹬腳踏板,以蓄積電力。后來妻子貝瑞塔把縫紉機的腳踏板要了回去,卡爾便制造出了專用的蓄電池,用來存儲電力。最終在1878年12月31日,新年前夜,卡爾制造出了一臺全新的二沖程發動機,比起過去的四沖程發動機,它結構更加簡單,重量非常輕,制造成本低廉;另外,它可以在任何方位上運轉,大大加強了靈活性,避免在油料晃動時出現故障。
1885年,卡爾終于要把發動機用在汽車上了,他首先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輛漂亮的單排雙人三輪汽車,但他不太滿意,認為這太小了。1886年,他開始研究四個輪子的汽車,并將發動機從尾部移到汽車前端,那么汽車尾部就可以順便用來裝載貨物。1887年,卡爾又對他的四輪汽車做了四個改進:他加入齒輪齒條式轉向系統,以平穩轉向;他研制了差動器,安裝在尾軸上,使后輪轉彎時不再打滑反彈;他發明了變速箱,汽車就有了三種前進速度;最后,他將發動機裝在冷水箱里。為了防止冷水被加熱至沸騰,他又發明了冷卻器和水泵,通過水的循環流動不斷冷卻發動機。這樣看來,卡爾簡直像是無所不能的哆啦a夢,他想要什么,就能發明出什么來。
1885年世界上第一輛三輪汽車(維基百科)
在1887年的巴黎博覽會上,卡爾正式向世界首次展示了他的汽車,并于1888年開始銷售奔馳汽車,但可惜的是,生意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好,只有寥寥幾個訂單。為了幫助丈夫找到信心,好妻子貝瑞塔作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1888年8月5日的清晨,她帶著兩個兒子歐根和理查德,駕駛著最新款的奔馳汽車,從曼海姆出發,一路顛簸了106千米,在傍晚時分開到了普福爾茨海姆去探望孩子們的外婆。這是一次成功的旅程,貝瑞塔到達目的地后立即給卡爾拍了電報,告訴他汽車的性能經受住了實際考驗;另外,這也是一次極佳的營銷案例,這趟跨城的瘋狂旅行震驚了全歐洲,訂單從四面八方如同雪花般飛來;同時,這成為了人類歷史上一次大事件,德國每兩年就會舉辦一次長途拉力賽來紀念貝瑞塔的駕駛之旅,這個習慣一直保持至今。
貝瑞塔長途駕駛使用的奔馳汽車(維基百科)
在貝瑞塔的長途旅行后,奔馳工廠多年來的慘淡生涯終于被拯救了。人們狂熱無比地追捧著汽車,卡爾不斷擴大工廠規模,但還是滿足不了消費者的需求;從1889年到1899年,奔馳工廠的雇員從50人增加到了430人,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公司。僅在1899年一年里,奔馳公司就賣出了572輛汽車。
1894年,卡爾和貝瑞塔出行(網絡圖)
如今,汽車已經成為了我們現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科學家們想了無數的點子,試圖尋找新的能源以替代汽油,但大概沒有多少人想要用別的東西替代汽車。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技創新里程碑”原創 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