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1年8月30日,克來門·阿代爾在德國獲得了一項“改善劇場電話設備”的專利。他將兩組麥克風置于劇場舞臺的兩邊,聲音便被分程送到戴著受話器觀眾的耳朵里。這項發明在1881年舉辦的巴黎博覽會上首次演示。在那里”播送“巴黎劇場舞臺上的演出,獲得了很大的成功。很多人認為,這是首次聽到了立體聲。就在與此同時,有一位叫奧恩佐格的發明家,在普魯士王儲的宮殿里也使用了與阿代爾的發明類似的裝置。
立體聲與單聲道或單源音相比,最突出的特點是,傾聽的人更容易找到聲源的位置。聲源產生的聲音大小被稱為聲強,又叫聲壓,它能傳到人的耳膜,人會感到聲音的強弱。一個聲音傳來,人們立刻能判斷生源的方向,這是由于聲波從聲源傳到人的兩耳有一定的差別。這種差別就是在兩耳產生的聲強和相位的不同。人的神經系統就是根據聲波傳到兩耳的聲強差和相位差判斷聲源的方向,這就是“雙耳效應”。而當多個聲源同時發生時,人們可以憑聽覺感知各個聲源在空間的位置分布狀況,便會有空間感。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用來發現敵人飛機的“雙耳接收喇叭”就是利用立體聲的這個特點。貝爾電話實驗室在20世紀30年代,是研究立體聲的主要力量。1933年4月27日,貝爾電話實驗室做了公開的實驗:在費城舉辦的音樂會,通過電話線路以立體聲方式傳到了華盛頓。然而早在1925年,美國康涅狄洛州的一家電臺就進行了立體聲廣播。電氣和音樂工業公司的布呂姆萊因,于1930年獲得了最早的立體聲唱片的專利權。最早的立體聲電影的音軌,則于1941年在迪斯尼的《幻想曲》中問世。
如今,立體聲已經廣泛應用于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很多演講和歌唱比賽都采用立體聲以提高語言的清晰度,從而使聽眾獲得更好的聽覺體驗。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技創新里程碑”原創 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