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世紀下半葉,野心勃勃的葡萄牙國王若奧二世妄圖稱霸于世界,曾幾次派遣船隊考察和探索一條通向印度的航道,1486年,他派遣以著名航海家巴托洛梅烏·迪亞士為首的探險隊沿著非洲西海岸航行,當船隊航行到今好望角附近的海域時,強勁的風暴使這支船隊險些葬身于魚腹之中,迪亞士被迫折回葡萄牙。從此,歐洲人便發現了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
1497年7月8日,達·伽馬奉葡萄牙國王曼努埃爾之命,率領四艘船共計140多水手,由首都里斯本啟航,踏上了去探索通往印度的航程。開始他循著10年前迪亞士發現好望角的航路,迂回曲折地駛向東方。水手們歷盡千辛萬苦,在足足航行了將近4個月時間和4500多海里之后,11月4日到達了與好望角毗鄰的圣赫勒拿島,面對即將到來的暴風襲擊,達·伽馬在水手們紛紛要求返回時,堅決地宣稱不找到印度不罷休。22日,船隊繞過非洲最南端的岬角——好望角(開始名為風暴角),駛入印度洋,從而開辟了歐洲與東方貿易新航路。 1497年圣誕節時,達·伽馬來到南緯3l°附近一條高聳的海岸線面前,他想起這一天是圣誕節,于是將這一帶命名為納塔爾,現今南非共和國的納塔爾省名即由此而來,葡語意為“圣誕節”。然后沿非洲東岸北上,次年3月1日到達莫桑比克。1498年4月,船隊終于橫渡浩瀚的印度洋,5月20日到達印度南部大商港卡利卡特,而該港口正好是半個多世紀以前,我國著名航海家鄭和所經過和停泊的地方。5月21日到達印度南部最著名的商業中心卡里庫特。達·伽馬率領的葡萄牙人從那里運回了大量的香料、絲綢、寶石和象牙。
同年8月29日,達·伽馬帶著香料和五六個印度人返航,途中經過馬林迪時,在那建立了一座至今仍矗立著的紀念碑。1499年9月,達·伽馬帶著不足一半的船員回到里斯本。
1502年2月,達·伽馬再度率領船隊開始了第二次印度探險,目的是建立葡萄牙在印度洋上的海上霸權地位。1503年2月,達·伽馬滿載著從印度西南海岸掠奪來的大量價值昂貴的香料,乘著印度洋的東北季風,率領13艘船只返回,同年10月回到了里斯本,得到了葡萄牙國王的額外賞賜,1519年受封為伯爵。1524年,他被任命為印度副王。同年4月以葡屬印度總督身份第三次赴印度,9月到達果阿,不久染疾。12月死于柯欽。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技創新里程碑”原創 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