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中部阿諾河口岸的比薩古城內,比薩中央教堂廣場上聳立著一組著名的古羅馬建筑。其中的一座鐘樓,便是比薩斜塔。

比薩斜塔除因斜而不倒著稱外,還因著名的意大利物理學家、天文學家伽利略1590年時在塔上做了自由落體的加速度實驗而更加出名,由此推翻了亞里士多德關于“物體降落的速度與它的重量成正比”的觀點,提出了“自由落體定律”。

比薩斜塔由意大利人波拿諾·比薩諾設計,1174年8月9日,開始動工興建。1350年,整體工程才全部竣工。

該塔的塔體為圓柱形,全部用白色大理石砌成,總重量達1.42萬噸,塔高54.5米,共分8層。整個建筑造型古樸靈巧,可稱作羅馬式建筑藝術之典范。

據測定,從1829年到1910年間,斜塔平均每年傾斜3.8毫米。近一個世紀以來,塔以向南傾斜了大約30厘米,塔身超過垂直平面5.1米。從塔下向上望去,斜塔已岌岌可危,塔上的游客好像隨時有可能掉下來。

幾個世紀以來,鐘樓的傾斜問題始終吸引著好奇的游客、藝術家和學者,專家們曾為比薩斜塔的傾斜原因爭論不休。尤其是在14世紀,人們在兩種論調中徘徊:比薩斜塔究竟是建造過程中無法預料和避免的地面下沉累積效應的結果,還是建筑師有意為之呢?

盡管如此,比薩斜塔至今“斜而不倒”,它已成為比薩城的標志,被譽為“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跡”。

據悉,意大利政府于1990年起關閉斜塔,斥資2500萬英鎊開始修復工程,包括加固地基和抽走地下水,并以鋼纜支撐塔身。該修復工程于2001年完成,斜塔當時已立刻變直近38厘米。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技創新里程碑”原創 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

 

史上今日:1174年8月9日 意大利著名的比薩斜塔破土動工

圖文簡介

比薩斜塔由意大利人波拿諾·比薩諾設計,1174年8月9日,開始動工興建。1350年,整體工程才全部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