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的1月30日,15歲的美國高中生里奇·斯克倫塔在一臺蘋果計算機上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個被廣泛傳播的個人電腦病毒“elk cloner”。這個病毒靠磁盤傳播,電腦被感染后每被啟動50次就會顯示一首小詩,其中有兩句是這樣的:“它將進入你所有的磁盤/它會進入你的芯片?!?/p>

原來,里奇·斯克倫創作的elk Cloner病毒不會損壞數據,而是作為一個應用的笑話傳遞。當時的計算機有兩個軟盤驅動器,并因為磁盤經常在朋友之間傳遞,這個病毒就被頻繁地復制。他的目的是不讓朋友隨便靠近自己的計算機。

1988年“莫里斯蠕蟲”病毒爆發,成為了計算機病毒歷史上一個轉折點,此后通過網絡傳播的各種病毒再也不是有趣的惡作劇了?!懊组_朗琪羅”、“藍寶石”、“紅色代碼”、“尼姆達”、“梅利莎”等計算機病毒都能夠在十幾分鐘內傳遍網絡,攻擊各地的電腦。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技創新里程碑”原創 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

1982年1月30日 全球首個個人計算機病毒被創造

圖文簡介

1982年的1月30日,15歲的美國高中生里奇·斯克倫塔在一臺蘋果計算機上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個被廣泛傳播的個人電腦病毒“elk clo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