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0年,在馬堡大學學醫的弗里德里?!ぞS勒(Friedrich W?hler)開始研究氰化物,并且發表了一篇小論文。之后,弗勒一直在進行氰化物的研究。

1824年,弗勒試圖用最簡便的方法制取氰酸銨。當氰和氨這兩種無機物進行水解化合時,卻合成出現了一種白色結晶物,這種白色結晶并不是氰酸銨。經過多次重復,結果都是如此。他還發現,最好是用氯化銨溶液分解氰酸銀或以氨水分解氰酸鉛的方法來獲得這種白色結晶,得到的產物更加純凈。

弗勒一直沒弄清這種白色結晶的成分。此后的三四年間,弗勒一直在追蹤這個結晶物。最后,弗勒發現這種白色晶體的情況,與尿素十分相似。他依據普勞特對尿素的監督,對照了人工尿素,結果發現兩者都含有碳、氮、氫、氧四種元素,而且含量比例又相同,進而確認了兩者是絕對相同的物質。

1828年2月22日,弗勒給老師貝采利烏斯(Berzelius)寫了一封信,信中他匯報了自己取得的一個重大的實驗進展,那個白色結晶是尿素,而他未依靠腎臟和任何動物人工合成了尿素。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用無機物合成了有機物。人工合成尿素在化學史上開辟了一個全新的研究領域,提供了有機合成等基本概念,開創了有機合成的新時代。

在18世紀后期到19世紀初,化學界普遍流行一種觀點,即有機物是有機體、主要是動植物通過特殊的生命力(又稱“活力”)制造出來,化學實驗室能合成無機物,但只能將有機物轉化為新的有機物,而不能用無機物制造出有機物。這個觀點被稱作“生命力論”或“活力論”。尿素的人工合成不但顛覆了“生命力論”,也為后面的有機合成掃除了傳統思想的束縛。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技創新里程碑”原創 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

1828年2月22日 人工合成尿素

圖文簡介

1820年,在馬堡大學學醫的弗里德里?!ぞS勒(Friedrich W?hler)開始研究氰化物,并且發表了一篇小論文。之后,弗勒一直在進行氰化物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