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以升是我國近代橋梁工程奠基人之一。茅以升10歲那年的端午節,家鄉舉行龍舟比賽,看比賽的人都站在文德橋上,而他因為肚子疼所以沒有去。由于人太多把橋壓塌了,砸死、淹死不少人。這一不幸事件沉重地壓在茅以升心里。他暗下決心:長大了一定要造出最結實的橋。從此,茅以升只要看到橋,不管是石橋還是木橋,他總是從橋面到橋柱看個夠。上學讀書后,從書本上看到有關橋的文章、段落,他就把它們抄在本子上,遇到有關橋的圖畫就剪貼起來,時間長了,足足積攢了厚厚的幾本。
1916年茅以升畢業于交通部唐山工業專門學校(即唐山交通大學,現為西南交通大學),參加清華留美官費研究生考試,以第一名的成績被美國康乃爾大學錄取。1917年獲美國康乃爾大學橋梁專業碩士學位。1919年獲美國卡耐基理工學院(現為卡內基梅隆大學)博士學位,是該校的第一位工科博士,1920年回國。
1933年至1937年,茅以升任錢塘江大橋工程處處長,主持修建我國第一座公路鐵路兼用的現代化大橋——錢塘江大橋。他采用“射水法”、“沉箱法”、“浮遠法”等,解決了建橋中的一個個技術難題。從此,茅以升的足跡遍布大江南北,他的名字和新建的大橋一起留在祖國各地。
此外,他主持我國鐵道科學研究院工作30余年,為鐵道科學技術進步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他還是積極倡導土力學學科在工程中應用的開拓者;在工程教育中,始創啟發式教育法,堅持理論聯系實際,致力教育改革,為我國培養了一大批科學技術人才。1989年11月12日,我國著名橋梁專家、中科院院士茅以升在京逝世,享年94歲。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技創新里程碑”原創 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