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72年11月11日夜,丹麥天文學家第谷·布拉赫在仙后座觀測發現了一顆明亮的新星,這顆新星最亮時甚至在白天都能看到它,經過一段時期的觀測之后,第谷發表了詳盡的論文。在這篇論文中,第谷首次發明了“新星”一詞,并指出星座一成不變的說法是錯誤的。后人為了紀念他,把這顆新星叫做“第谷超新星”。
對于現代恒星演化理論來說,新星和超新星爆發都是正常現象,是一顆恒星在它生老病死的一生中的一段晚年階段。科學家推測“第谷超新星”可能原本是一顆白矮星,因為從伴星取得物質,使質量超過錢德拉塞卡極限,從而發生爆發。研究人員證實,第谷超新星爆發屬于標準的熱核爆炸型超新星爆發。這種超新星爆發一般不會像II型超新星爆發那樣生成壯觀的星云。目前第谷超新星的外殼氣體仍以大約每秒9000公里的速度從中心方向向外噴發。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技創新里程碑”原創 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