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航員在第二次哈勃望遠鏡維修任務中正在移除高分辨率光譜儀
1997年2月11日凌晨,美國7名宇航員搭乘“發現”號航天飛機升空,對在太空飛行了7年的“哈勃”太空望遠鏡進行改造。
哈勃天文望遠鏡,作為天文學家目前能獲得的最深入、也是最敏銳的太空光學影像的工具,在已經服役的這25年中,共經歷過5次維護。
1993年,宇航員在哈勃第一次維修任務中移除了廣角和行星照相儀,并安裝了功能更強大的“后繼者”——2號廣角和行星照相儀。
第二次維護任務由發現號在1997年2月的STS-82航次中執行,以太空望遠鏡影像攝譜儀(STIS)和近紅外線照相機和多目標分光儀(NICMOS)替換掉戈達德高解析攝譜儀(GHRS)和暗天體攝譜儀(FOS);以一臺新的固態記錄器替換工程與科學錄音機。
第三次維護任務仍然由發現號在1999年12月的STS-103航次中執行。在這次維護中更換了全部的六臺陀螺儀,也更換了一個精細導星傳感器和計算器,安裝一套組裝好的電壓/溫度改善工具(VIK)以防止電池的過熱,并且更換絕熱的毯子。
第四次維護任務由哥倫比亞號在2002年3月的STS-109航次中執行,以先進巡天照相機(ACS)替換了暗天體照相機(FOC),并且查看了冷卻劑已經在1999年耗盡的近紅外線照相機和多目標分光儀(NICMOS),同時還更換了太陽能板。
2009年5月11日,哈勃太空望遠鏡進行了最后一次維護,為其更換了大量設備和輔助儀器,進行了脫胎換骨的維護更新。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技創新里程碑”原創 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