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第一艘遠洋氣墊船
1968年2月4日,世界上第一艘遠洋氣墊船下水。下水儀式在英國南海巖懷特島舉行。這艘重195噸的氣墊船冒著8級大風,頂著兩米多高的海浪前進。
氣墊船又叫“騰空船”,是一種以空氣在船只底部襯墊承托的氣墊交通工具。氣墊通常是由持續不斷供應的高壓氣體形成。氣墊船主要用于水上航行和冰上行駛,還可以在某些比較平滑的陸上地形和浮碼頭登陸。
氣墊船是高速船的一種,行走時因為船身升離水面,船體水阻得到減少,以致航行速度比同樣功率的船快,很多氣墊船的速度都可以超過五十節。氣墊船亦可用非常緩慢速度行駛,在水面上懸停。氣墊是用大功率鼓風機將空氣壓入船底下,由船底周圍的柔性圍裙或剛性側壁等氣封裝置限制其逸出而形成的。
19世紀初,已有人認識到把壓縮空氣打入船底下可以減少航行阻力,提高航速。1953年,英國人科克雷爾創立氣墊理論,經過大量試驗后,于1959年建成世界上第一艘氣墊船,橫渡英吉利海峽取得成功。1964年以后,氣墊船類型增多,應用日益廣泛,多用作高速短途客運、休閑旅游、執勤巡邏、救援搶險、商業、勘察測量、軍事等方面,航速可達60~80海里/小時。
氣墊船船身一般用鋁合金、高強度鋼或玻璃鋼復合材料制造;動力裝置用航空發動機、高速柴油機或燃氣輪機;船底圍裙用高強度尼龍橡膠布制成,磨損后可以更換。氣墊船具有許多優良特性,使之在軍事和民用有著廣泛的用途。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技創新里程碑”原創 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