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3日,負責分配全球IP地址的互聯網地址分配機構IANA(The Internet Assigned Numbers Authority,互聯網數字分配機構)向五大地區地址分配機構分配了最后幾塊IPv4地址段。IANA對外宣布,現有的互聯網IPv4地址已于當天分配完畢,IP地址總庫已經枯竭。

1977年,互聯網通信協議IPv4由“互聯網之父”文頓·瑟夫和他的同事們共同創建,IPv4的地址位數為32位,也就是最多有2的32次方個即43億個IP地址。當時,人們認為用43億個IP地址已經夠用了,誰也沒料到互聯網發展如此之神速,三十多年后就宣告枯竭。

幸運的是,對于普通公眾來說IPv4分配完畢幾乎還沒有什么直接影響,因為分配完畢就好比最后幾箱產品離開了倉庫,運往地區性的商店或配送中心。各區域互聯網注冊管理機構將會繼續分配最后所剩的這些地址,一旦這些地址被分配完畢,將真正意味著“供貨枯竭”。

而且在IP枯竭前,人們就已經想到了解決方案——IPv6,互聯網的下一代協議。IPv6采用128位地址長度,幾乎可以不受限制地提供地址。按保守方法估算IPv6實際可分配的地址,整個地球的每平方米面積上仍可分配1000多個地址。有一種夸張的說法,IPv6地址可以給地球上每一粒沙子分一個地址。

在IPv6的設計過程中除了一勞永逸地解決了地址短缺問題以外,還考慮了在IPv4中解決不好的其它問題,主要有端到端IP連接、服務質量(QoS)、安全性、多播、移動性、即插即用等。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技創新里程碑”原創 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

2011年2月3日 IPv4分配完畢

圖文簡介

2011年2月3日,負責分配全球IP地址的互聯網地址分配機構IANA對外宣布,現有的互聯網IPV4地址已于當天分配完畢,IP地址總庫已經枯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