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11月24日,“阿波羅12”號的宇航員們在航行南太平洋的美國“大黃蜂”號打撈船的注視之下,安全濺落。這標志著人類的第二次月球旅行勝利完成。
10天之前,宇航員皮特·康拉德、指令長理查德·戈爾登 、指令艙駕駛員艾倫·賓從肯尼迪角起飛。11月19日,“阿波羅12號”兩位宇航員皮特·康拉德和艾倫·賓雙雙踏上月球的表面,這時距“阿波羅11號”作為首個載人探月任務創造歷史僅僅過去了幾個月時間。他們在月面停留了32個小時,實施了兩次太空行走。
在第一次出艙活動中,他們安裝了“阿波羅月表實驗包”,這個科學裝置在之后的7年間不斷向地球發回數據。次日,他們離開飛船達1000英尺遠。在第2次月球漫步中,二人又走向“Head”、“Bench”、“Sharp”等三個隕石坑,采集了巖石樣本,沿途還拍了照片。
“阿波羅12號”任務總共帶回來超過70磅(約合32公斤)的月球巖石樣本,科學家利用這些月球巖石研究月球的歷史和構成。
此外,宇航員們還在一個隕石坑內,收集了停在月球隕石坑內已超過3年的無人飛船“觀察者”號的零件,以便美國宇航局工程師可以研究科學設備長期暴露于月球環境下受到的影響。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技創新里程碑”原創 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