彗星,是進入太陽系內亮度和形狀會隨日距變化而變化的繞日運動的天體,呈云霧狀的獨特外貌。人們已經發現的彗星有1600多顆,但能用肉眼觀測到的卻很少,用望遠鏡每年也只能看到20多顆。這其中最大最容易觀測的要算哈雷彗星了。

1705年,英國天文學家和數學家埃德蒙多·哈雷(1656.11.8-1742.1.14)出版了《彗星天文學論說》,書中闡述了1337-1698年出現的24顆彗星的運行軌道,他指出,出現在1531、1607和1682年的三顆彗星可能是同一顆彗星的三次回歸,并預言它將于1758年重新出現。由于已年過五旬,哈雷自知,在有生之年肯定見不到自己預言的這顆行星了,于是在書中寫道:“如果彗星最終根據我們的預言,大約在1758年再現的時候,公正的后代將不會忘記這首先是由一個英國人發現的……”對于哈雷的預言,很多人報以嘲諷、懷疑,但也有些有心人在做著進一步的研究和觀測。

1758年圣誕之夜(12月25日),德國德雷斯登附近的一位農民天文愛好者發現了如約而至的彗星,成功地證實了哈雷的預言。根據哈雷的計算,這顆彗星在1835年、1910年、1986年還會再次回來,結果,這顆彗星都如期而至。

人們為了紀念哈雷的貢獻,將這顆彗星命名為“哈雷彗星”。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技創新里程碑”原創 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

1758年12月25日 哈雷彗星第一次按預期出現

圖文簡介

1758年圣誕之夜(12月25日),德國德雷斯登附近的一位農民天文愛好者發現了如約而至的彗星,成功地證實了哈雷的預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