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二號”成功進入月球虹灣成像軌道(新華社發)

 

2010年10月26日晚,嫦娥二號衛星成功進入100×15公里的虹灣成像軌道。

當晚21時27分,降軌控制命令發出,“嫦娥二號”衛星上的4個小發動機同時噴出耀眼的火焰。經過18分31秒的調整和控制,“嫦娥二號”再次完美呈現“特技動作”。21時45分,“嫦娥二號”衛星成功實現變軌,由100×100公里的工作軌道進入100×15公里的虹灣成像軌道。

“嫦娥二號”衛星是探月工程二期的“開路先鋒”,她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對“嫦娥三號”的月球預選著陸區——虹灣區域進行勘查。虹灣(Sinus Iridium,意為“彩虹之灣”)是月球雨海西北部延伸出來的一個玄武巖平原。它從東北部到西南部由侏羅山所包圍。虹灣在西南部突出的區域稱作赫拉克利德角(Promontorium Heraclides),東北部稱作拉普拉斯角(Promontorium Laplace)。

 

 

為確保控制萬無一失,北京航天飛控中心采用非對稱軌道控制技術,有效解決了近月點高度低、測控不可見、月球引力場下軌道近月點迅速下降對軌道影響大等技術難題,大大提升了控制可靠度。

降低運行軌道是為了讓衛星更進一步接近月球,以便對月球虹灣區進行高分辨率成像。26日晚,實施近月點15公里的控制,對控制精度提出了極高的要求。在月球引力場影響下,衛星軌道近月點迅速下降,容易出現軌道漂移。此外,發動機點火進行變軌時,衛星正好位于月球背面,處于“盲控”狀態,控制難度和風險大大增加。如果發動機不及時關機、控制量不精準,都會使衛星撞月或偏離軌道,導致任務功虧一簣。從27日開始,嫦娥二號衛星上的CCD相機開始為月球虹灣區進行拍照。

 2013年12月14日21時許,嫦娥三號攜帶“玉兔”探測車在月球虹灣成功軟著陸。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技創新里程碑”原創 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

 

2010年10月26日 嫦娥二號進入月球軌道

圖文簡介

“嫦娥二號”主要任務是對“嫦娥三號”的月球預選著陸區——虹灣區域進行勘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