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4月25日,科學家王淦昌、王大珩、楊嘉墀、陳芳允(右起)榮獲“863計劃”榮譽證書
1986年3月3日,王大珩、王淦昌、楊嘉墀、陳芳允四位老科學家聯名上書中央,提出“關于跟蹤研究戰略性高技術發展的建議”。這份建議書得到了黨中央和鄧小平的高度重視。3月5日,鄧小平同志親自批示:此事宜速決斷,不可拖延。這個計劃因是1986年3月提出的,故簡稱“863”計劃。
上世紀80年代初,新技術革命在全世界蓬勃發展。許多國家把發展高技術列為國家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并紛紛投入大量的人力與物力加以實施。美國的“星球大戰”計劃(即“戰略防御倡議”)、歐共體17國推出的“尤里卡計劃”以及日本提出的“今后10年科學技術振興政策”等計劃的實施,對世界高技術的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面對這一國際形勢,中國政府也強烈地意識到高技術發展的重要性和對國家科學技術發展的推動作用。在鄧小平的支持和推動下,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批轉了《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綱要》。計劃綱要確定從世界高技術的發展趨勢和我國的需要與實際可能出發,選擇15個主題項目,分別屬于7個領域,包括生物技術、航天技術、信息技術、先進防御技術、自動化技術、能源技術和新材料技術的一些領域,以此作為突破重點,在幾個重要的高技術領域跟蹤世界水平。至此,一個面向21世紀的中國戰略性高科技發展計劃正式公諸于世。
“863計劃”的實施,是中國共產黨科教興國的一個重大戰略部署,為中國在世界高科技領域占有一席之地奠定了更加堅實的基礎。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技創新里程碑”原創 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