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惠更斯號發回的“土衛六”甲烷湖。

 

土衛六(Titan,又稱為泰坦星)是環繞土星運行的一顆衛星,是土星衛星中最大的一個,也是太陽系第二大的衛星。荷蘭物理學家、天文學家和數學家克里斯蒂安·惠更斯在1655年3月25日發現它,也是在太陽系內繼木星伽利略衛星后發現的第一顆衛星。

1979年9月1日,先驅者11號從距土星20800千米處掠過土星,拍攝到土星巨大的衛星土衛六的照片,并初步判斷土衛六上的溫度極低,生命幾乎無法生存。

為了進一步探測土星和揭開土衛六的生命之謎,美國與歐空局聯合研制了價值連城的卡西尼號土星探測器。卡西尼·惠更斯號已在2004年7月1日到達土星,并且開始使用雷達測量土衛六表面地形的工作;卡西尼探測器在2004年11月26日飛躍到土衛六上方并且拍攝下很多高分辨率的土衛六表面圖像,展現了人眼從來沒有見過的明暗斑塊。卡西尼號在2004年12月25日圣誕節釋放出了子探測器惠更斯號。2005年1月14日,惠更斯子探測器在土衛六表面降落,向地面觀測站傳回300多幅土衛六照片。這標志著人類真正接近土衛六。

由于土衛六是太陽系唯一一個擁有濃厚大氣層的衛星,因此被高度懷疑有生命體的存在,科學家也推測大氣中的甲烷可能是生命體的基礎。土衛六可以被視為一個時光機器,有助我們了解地球最初期的情況,揭開地球生物如何誕生之謎。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技創新里程碑”原創 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

2005年1月14日 惠更斯號登陸土衛六

圖文簡介

2005年1月14日,惠更斯子探測器在土衛六表面降落,向地面觀測站傳回300多幅土衛六照片。這標志著人類真正接近土衛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