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2月9日,原二機部西南反應堆工程設計院研究設計的我國第一座大型高通量原子反應堆建成,并成功地進行了高功率運行。

該反應堆是一座試驗研究反應堆,具有較大的輻照能力,配備有比較完整的工藝實驗研究手段和廣泛開展反應堆工程試驗研究的設施。它具有“一堆多用”的特點,可以同時生產多種放射性同位素和超環元素,還可進行微量元素的活化分析和單晶硅中子嬗變的技術研究與生產。它的主體和配套工程共有設備5萬多臺,全部由我國自己制造。它的熱功率設計定額為125000千瓦,最大熱中子通量為每秒每平方厘米620萬億個中子。

這座反應堆工程,建在我國西南反應堆工程研究設計院,在建設過程中,得到了全國26個省、市、自治區和冶金、化工、機械、電子等工業部門二百多個廠、礦、院、所、公司的大力支持。在設備研制過程中,共完成新產品、新材料和專用設備1100余項。工程于1991年元月破土動工,1979年12月首次達到臨界,1980年12月16日達到了第一爐25盒燃料元件裝載下的滿功率運行的各項額定技術指標,成功地完成調試啟堆試驗任務。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技創新里程碑”原創 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

1980年12月16日 大型高通量原子反應堆投入運行

圖文簡介

1981年2月9日,原二機部西南反應堆工程設計院研究設計的我國第一座大型高通量原子反應堆建成,并成功地進行了高功率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