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11月8日,舉世矚目的長江三峽工程實現大江截流。大江截流成功標志著為期5年的一期工程勝利完成,三峽工程轉入二期工程建設。

三峽水利樞紐工程是開發和治理長江的關鍵性骨干工程,大壩壩址位于湖北省宜昌市三斗坪,距離已建成的葛洲壩水利樞紐約40公里。它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水電站,也是中國有史以來建設最大型的工程項目。三峽水電站1992年獲得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批準建設,1994年正式動工興建,2003年6月1日開始蓄水發電,于2009年全部完工。

三峽水電站大壩高程185米,蓄水高程175米,水庫長2335米,總庫容393億立方米,總投資954.6億元人民幣,具有防洪、發電、航運等多項功能。

三峽水利樞紐地理位置優越,水庫有防洪庫容221.5億立方米,可有效地控制長江上游洪水。經三峽水庫調蓄,可使荊江河段防洪標準由約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可極大地提高長江中下游防洪調度的機動性和可靠性,減輕中下游洪災損失和對武漢市的洪水威脅;并可為洞庭湖區的治理創造條件。

三峽水電站總裝機容量2250萬千瓦,年平均發電量1000億千瓦時,主要供電華東、華中地區,小部分送川東。與同規模的燃煤火電站相比,每年約可替代消耗原煤5000萬噸。它將為經濟發達、能源不足的華東、華中地區提供可靠、廉價、清潔的可再生能源,對經濟發展和減少環境污染起到重大的作用。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技創新里程碑”原創 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技創新里程碑原創 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

1997年11月8日 長江三峽工程實現大江截流

圖文簡介

大江截流的成功,標志著為期5年的一期工程勝利完成,三峽工程轉入二期工程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