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1月28日,“挑戰者”號航天飛機發生爆炸。

1986年1月28日,美國第二架航天飛機“挑戰者”號在進行第10次飛行時,從發射架上升空70多秒后發生爆炸,價值12億美元的航天飛機化作碎片,墜入大西洋,7名機組人員全部遇難,造成了世界航天史上最大的慘劇。這是美國進行25次載人航天飛行中首次發生在空中的大災難。

航天員遇難后,當時就任的里根總統發表了多次講話以紀念這些出色的“挑戰者”?!疤魬鹫摺碧?名遇難的宇航員中,有一名叫麥考利夫的女教師,是第一名準備送入太空的非宇航員。她準備在“挑戰者”號進入第四天飛行時,在太空向地面的學生講兩堂課,每堂15分鐘,以此標志航天飛機走向更為實用的階段。

6月9日調查委員會正式向里根總統提出長達256頁的調查報告。報告認為,“挑戰者”號爆炸的原因是右側助推火箭存在問題。由于航天飛機發射時氣溫過低,寒冷的天氣對火箭墊圈產生影響,最終導致爆炸。

1988年,NASA投入2億美元,改進設備和提高設備質量、擴編安全部門。其中最重要的改良是,又多加了第三個O型圈,絕緣重新設計,從而阻止熱廢氣從引擎側邊外泄。此外航天飛機還配備了基本的逃生系統,可以通過跳傘進行緊急迫降。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技創新里程碑”原創 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

1986年1月28日 挑戰者號航天飛機爆炸

圖文簡介

1986年1月28日,美國第二架航天飛機“挑戰者”號在進行第10次飛行時,從發射架上升空70多秒后發生爆炸,價值12億美元的航天飛機化作碎片,墜入大西洋,7名機組人員全部遇難,造成了世界航天史上最大的慘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