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12月20日,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發(fā)現2085號小行星,并將其命名為“河南”。

小行星(asteroid)是太陽系內類似行星環(huán)繞太陽運動,但體積和質量比行星小得多的天體。1801年1月1日,意大利神父朱塞普·皮亞齊在西西里島上巴勒莫的天文臺內在金牛座里發(fā)現了第一顆小行星谷神星。小行星是目前各類天體中唯一可以由發(fā)現者進行命名并得到世界公認的天體。

我國第一次發(fā)現小行星是在1928年。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對小行星的觀測是從1949年開始的。到1994年4月,已發(fā)現的小行星中,已有120多顆獲得國際永久編號和命名權,在全球62個天文臺中,該臺發(fā)現的被列入永久編號的小行星數量名列第五。

紫金山天文臺為小行星命名,主要是以地名和著名事件為主,比如北京奧運星和神州星等。以中國地名命名的小行星除了“河南”,還有北京星、廣東星、香港星、澳門星、臺灣星、河南星、敦煌星、河源星、南陽星、紫金山星等等。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技創(chuàng)新里程碑”原創(chuàng) 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

1965年12月20日 紫金山天文臺發(fā)現2085號小行星

圖文簡介

1965年12月20日,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發(fā)現2085號小行星,并將其命名為“河南”。紫金山天文臺為小行星命名,主要是以地名和著名事件為主,比如北京奧運星和神州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