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聚變原理

 

托卡馬克核聚變環裝置

 

物理學家們用在英格蘭牛津郡的歐洲聯合環形聚變反應堆實現了核聚變歷史上第一次氘-氚運行實驗,使用6:1的氘氚混合燃料,受控核聚變反應持續了2秒鐘,獲得了聚變輸出功率0.17萬千瓦,從而揭開了核聚變能利用的序幕,使人類多年來對于獲得充足而無污染的核能夢想向現實靠近了一步。

核能是指由原子核的鏈式反應所產生的能量。它有兩種來源:一種是由重原子核裂變釋放出來的,一種是由輕原子核聚變產生出來的。核聚變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較輕原子核(如氫的兩種重同位素氘和氚)在超高溫等特定條件下聚合成一個較重的原子核時釋放出巨大能量的反應。因為這種反應必須在極高的溫度下才能進行,所以又叫熱核反應。據計算,每千克核燃料完全裂變可以放出93.6萬億焦的熱量,相當于3200噸標準煤燃燒放出的熱量,每千克熱核聚變燃料聚變放出的熱量是核裂變所釋放能量的4倍,可見核聚變能是一種嶄新的能源。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技創新里程碑”原創 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

1991年11月9日 受控核聚變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

圖文簡介

物理學家們用歐洲聯合環形聚變反應堆實現了核聚變歷史上第一次氘-氚運行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