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弗里·戴維
1800年,英國的尼科爾遜和卡里斯爾采用伏打電池電解水獲得成功,使人們認識到可以將電用于化學研究。英國化學家漢弗里·戴維想到電既然能分解水,那么對于鹽溶液、固體化合物會產生什么作用呢?于是他開始研究各種物質的電解作用。
他選擇了木灰即苛性鉀作第一個研究對象。他將一塊純凈的苛性鉀先露置于空氣中數(shù)分鐘,然后放在一特制的白金盤上,盤上連接電池的負極。電池正極由一根白金絲與苛性鉀相接觸。通電后,看到苛性鉀慢慢熔解,隨后看到正極相連的部位沸騰不止,有許多氣泡產生,負極接觸處,有形似小球、帶金屬光澤、非常像水銀的物質產生。這種小球的一部分一經生成就燃燒起來,并伴有爆鳴聲和紫色火焰,剩下來的那部分的表面慢慢變得暗淡無光,隨后被白色的薄膜所包裹。
通過實驗戴維進一步認識到,這種物質投入水中,會在水面上急速奔躍,并發(fā)出咝咝響聲,隨后就有紫色火花出現(xiàn)。這些奇異的現(xiàn)象使他斷定這是一種新發(fā)現(xiàn)的元素,它比水輕,并使水分解而釋放出氫氣,紫色火焰就是氫氣在燃燒。因為它是從木灰中提取的,因此戴維將其命名為鉀。
對木灰電解成功,使戴維對電解這種方法更有信心,緊接著他采用同樣方法電解了蘇打,獲得了另一種新的金屬元素。這元素來自蘇打,故命名為鈉。
1807年11月19日,他在學術報告會上介紹了發(fā)現(xiàn)鉀、鈉兩元素的經過。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技創(chuàng)新里程碑”原創(chuàng) 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