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又叫馬鈴薯、洋芋,英文名potato,是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草本植物之一,也是全球第三大糧食作物。其實,這些名字都是它的俗名或小名。土豆的真正學名,即植物學研究專家們眼中的名字,是拉丁文Solanum tuberosum L,翻譯成漢語就是:茄屬—馬鈴薯種—L。

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這是對人對事而言,難道植物也講究這個?為什么馬鈴薯學名最后的字母L是什么意思呢?植物的學名真的很重要嗎?什么時候植物才有學名的呢?

要解答這些問題,要從十七世紀談起。當時,由于許多航海家的努力,西方各國人民的眼界大開。一方面,許多航海歸來的生物學家和博物學家帶回世界各地的動植物,并用自己的喜好為之命名。另一方面,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博物學家們搜集到大量的動植物,公元1600年,西方的植物學家已經發現約6000種植物,100年時間里,植物學家又發現了12000個新種。植物學家們在研究這些植物品種時,最原始,也是最頭疼的問題有三個:第一個問題是同一種植物有不同的名字,比如馬鈴薯,明明不同的植物卻是同一個名字,比如玫瑰與薔薇;第二問題是這些植物的名字很長,有的甚至達100多個字符;三是由于地域和語言的不同,人們知道的植物名字不少是推測而來的。在此情況下,歐洲人渴求一套比較完善的植物命名系統,即國際通用標準,以達到澄清混亂,便于交流和研究的目的。

公元1735年,一個名叫卡爾·馮·林奈的瑞典人完成《自然系統》一書。這本只有12頁的小冊子一出版,便引起人們的瘋狂關注。《自然系統》內容主要分兩大塊,第一塊是建立人為分類體系。此書把自然界分成了三大界:礦物界、植物界、動物界。植物界主要依據雄蕊的數目和特征分綱,綱下設目。動物界主要依據呼吸器官、生殖器官、皮膚及感覺器官的特征進行分類,共哺乳綱、鳥綱、兩棲綱、魚綱、昆蟲綱、蠕蟲綱六大綱。正如此書的副標題“即可以在大自然的三個界中,按綱、目、屬、種進行系統的分類”所言,此書將植物分為24綱、116目、1000多個屬和10 000多個。綱(class)、目(order)、屬(genus)、種(species)的分類概念是《自然系統》的首創,一直沿用至今。

    《自然系統》封面

 

第二塊內容是對雙名制命名法的詳細規定和解釋。為了使資料更加清楚,后世人研究更加方便,《自然系統》規定植物的學名必須簡化,最多不超過12個字。這12個字就像人的姓名一樣,由兩部分組成:前者為屬名,要求用名詞,相當于人的姓,且首字母必須大寫;后者為種名,要求用形容詞,主要描述植物的特征,相當于人的名。學名之后的第三個單詞,是為該植物取名的科學家的名字。比如馬鈴薯學名最后的字母“L”,就是取名者Linne(林奈英文名)的縮寫。這種用人名給植物命名的體系,在世界上尚屬首次。有趣的是,《自然系統》規定,對于第三個單詞,除了林奈取名的植物可用首字母“L”代替外,其他命名人不可使用首字母,必須用全名。比如羊蹄甲屬是瑞士博物學家Bauhin兄弟發現的,《自然系統》一書為這種植物命名時,便把兄弟倆名字——Dunn作為第三個單詞。羊蹄甲屬在我國有個家喻戶曉的名字,叫紫荊花;它是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區花,廣東省湛江市的市花,清華大學的校花。

植物雙名制命名法一問世,就得到了生物學家們的贊揚和支持,經過二百多年的應用和修訂,成為國際命名新物種的統一準則。雙命名法使紛繁復雜的萬千種生物被科學地區分,人們一看到某種生物的兩個拉丁詞,就可以判斷這種生物的類別歸屬。

    《植物種志》封面

《自然系統》與《植物種志》(1853年,作者林奈)的出版,標志著近代植物分類學的誕生。植物分類學是一門主要研究整個植物界的不同類群的起源,親緣關系,以及進化發展規律的一門基礎學科。也就是把紛繁復雜的植物界分門別類一直鑒別到種,并按系統排列起來,以便于人們認識和利用植物。這門發展較早但發展較慢的學科,不僅肩負識別物種、鑒定名稱的重任,而且還要闡明物種之間的親緣關系和分類系統,進而研究物種的起源、分布中心、演化過程和演化趨勢。亞歷士多德的學生Theophrastus在公元前370年就開始研究植物,并根據形狀特征分為喬、灌、半灌、草本四類,知道了有限花序和無限花序、離瓣花和合瓣花之分。英國植物學家Ray在《植物的歷史》一書中,首先認識到胚中有一片子葉和兩片子葉之分,但沒有認識到其分類意義,只將其放到次要的地位。他在著作《植物的分類方法》中,認為所有的形狀對植物分類都是有用的,以一復雜的系統處理了18000種植物。這些科學家對植物的分類主要停留在表象階段,《自然系統》則通過對植物進行系統分類和命名,讓植物王國的混亂局面變井然有序。

    林奈畫像

《自然系統》面世后,林奈每天都會收到世界各地寄來的植物標本,請其命名并歸類。他將此書內容不斷擴充,公元1768年第12次出版時,全書已經達到1327頁。由于《自然系統》一書影響巨大,林奈被公認為近代植物分類學的奠基人。公元1788年英國倫敦建立了林奈學會,專門保存他的手稿和搜集的動植物標本;公元2007年,瑞典政府將當年定為“林奈年”,并舉行了一系列以“創新、求知、科學”為主題的活動,以緬懷這位讓植物們“名正言順”的偉大科學家。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技創新里程碑”原創 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

《自然系統》,讓植物們“名正言順”

圖文簡介

《自然系統》面世后,林奈每天都會收到世界各地寄來的植物標本,請其命名并歸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