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雷彗星這件事要從1066年說起。

11世紀中葉的英國正在經歷著歷史上一次洗牌,法國公爵威廉的軍隊向著英國哈羅德國王的撒克遜士兵發起了最后的攻擊。這是史上著名的諾曼征服戰爭??催@個名字就知道英國人潰敗了,不然就該是英國反侵略戰爭了。這場戰爭既是諾曼人對外擴張的繼續,又是西歐同英國之間的一次大融合。這場戰爭得力于法國的鐵蹄,同樣也得利于一顆彗星。相傳,就在兩國對抗之際,英國的上空劃過一顆彗星,嚇壞了正在頑強抵抗的撒克遜士兵。因為在中世紀,彗星被看做是預示國王死亡的征兆。這顆彗星就是文章的主角——哈雷彗星。

 

諾曼征服戰爭

 

眾所周知,哈雷彗星是以哈雷的名字來命名,但個中緣由恐怕就不是眾所周知,而是眾所不知了。

哈雷,人稱“南天第谷”。要知道第谷可非等閑人士,他是丹麥著名天文學家,近代天文學的奠基人。他不僅是一位杰出的觀測家,是著名天文學家開普勒的導師。這兩個身份已經把第谷推向了天文學家的頂峰,那么“南天第谷”又從何說起呢?哈雷1656年出生在英國的哈格斯頓,這里距離倫敦很近,雖然沒有倫敦繁華,但也不會太過遜色。哈雷于1673年進入牛津大學女王學院學習數學,但是就在他1676年畢業之際,他放棄了即將到手的學位證書,只身搭乘東印度公司的航船,在海上航行了三個月,到達南大西洋的圣赫勒納島,建立起人類第一個南天觀測站,進行了一年多的天文觀測,測編了世界上第一份精度很高的南天星表,因此被譽為“南天第谷”。第谷對彗星早有研究,他提出彗星是一種天體,但具體是什么樣的天體卻并未探明。

1680年,哈雷在法國旅游時看到了有史以來最亮的一顆大彗星,耀眼的彗星不僅點亮了夜空,同時也點亮了他的好奇。兩年后,他又看到了另一顆大彗星。這兩顆大彗星在他心中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慫恿著他向彗星進擊。

在當時,牛頓還健在,哈雷覺得他可能會給自己一些解釋。當他問牛頓是怎樣巨大的力才能控制住彗星的運動時,牛頓平靜地回答,這顆彗星沿橢圓的軌道運行,是由與距離平方成反比的力決定的。哈雷對此感到瞠目結舌,牛頓不僅知道是什么力,還給出了具體的公式,他有些試探地問:“你怎么知道的?”牛頓仍然用平靜的語氣說:“我計算出來的。”

哈雷敏銳地意識到這是科學史上一大突破,因此鼓勵牛頓繼續研究,并且慷慨解囊提供了出版這一理論的經費。1687年在哈雷的資助下,牛頓發表了《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這本書闡述了萬有引力定律。

 

這本書由哈雷資助出版

 

按照牛頓的理論,哈雷很快整理出了大量彗星的運行軌道,發現1531、1607和他剛剛觀測到的1682年的彗星軌道極其相似,于是他大膽地預測,這可能是同一顆彗星。但哈雷沒有立即下此結論,而是不厭其煩地向前搜索,發現1456年、1378年、1301年、1245年,一直到1067年,歷史上都有大彗星的記錄。根據牛頓的公式進行計算,他預計這顆彗星將會在1758年再次劃破英國的夜空,考慮到木星引力的作用,他還做了另外一個可能會在1759年初回歸的保守估計。這個理論被發表在1705年哈雷的著作《彗星天文學論說》里,這個大膽的預測遭到了科學界兩極分化的回應,一部分人說他是癡人說夢,另一部分人則勇敢地支持他的結論,法國數學家克雷荷在哈雷的基礎上做了更為精確的預報:由于木星和土星的影響,彗星將在1759年4月13日前后一個月過近日點。遺憾的是,那時候哈雷已經年過五十,而且他熟悉自己的身體狀況,恐怕難以支撐到那個時候。那個時候不管那一年彗星會不會回來,哈雷和牛頓都確定會離我們而去??紤]到這一點,他在《彗星天文學論說》中寫道:“如果彗星最終根據我們的預言,大約在1758年再現的時候,公正的后代將不會忘記這首先是由一個英國人發現的……”

 

哈雷肖像

 

1758年新年剛過,隸屬于法國天文臺的梅西葉就開始動手觀測,以期成為第一個證實彗星回歸的人。1759年1月21日,他終于找到了這顆彗星。但是1758年圣誕之夜德國德雷斯登附近一位農民天文愛好者已捷足先登,發現了回歸的彗星,得知這個消息的梅西葉知道自己沒戲了。1759年3月14日哈雷彗星劃過近日點,此時無需任何望遠鏡器材,肉眼即可觀測到拖著長長尾巴的彗星軌跡。此時,哈雷已長眠地下十幾年了。但當時的人們沒有忘記哈雷,將這顆彗星命名為哈雷彗星。

 

哈雷彗星

 

歷史上關于哈雷彗星的記載多如牛毛,我國對哈雷彗星的記載,最早可追溯到殷商時代。《淮南子·兵略訓》篇寫到:“武王伐紂,東面而迎歲,至汜而水,至共頭而墜。彗星出,而授殷人其柄。時有彗星,柄在東方,可以掃西人也!”據中國現代天文學家張鈺哲推算,這是公元前1057年的哈雷彗星回歸的記錄。更為確切的哈雷彗星記錄是《春秋左傳·魯文公十四年》中的記載,“秋七月,有幸孛如北斗”,這一年是春秋魯文公十四年,即公元前613年這是世界第一次關于哈雷彗星的確切記錄。自從秦始皇七年,即從公元前240年起,中國記錄了歷次哈雷彗星的回歸時間。據中國現代天文學家朱文鑫考證:自公元前240年至1910年共有29次記錄,并符合計算結果。遺憾的是,我國古人未能確定某次出現的彗星是不是曾出現過的那一個。因此讓哈雷這個英國人捷足先登。

根據現在更加精密的觀察和計算,天文學家預測哈雷彗星下次回歸時間為2061年中,距離2015年還有46年,到時候,我們一起來見證哈雷彗星的再次蒞臨。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技創新里程碑”原創 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

 

哈雷彗星 我還會回來的

圖文簡介

根據現在更加精密的觀察和計算,天文學家預測哈雷彗星下次回歸時間為2061年中,距離2015年還有46年,到時候,我們一起來見證哈雷彗星的再次蒞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