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2年7月,孟德爾出生。現代遺傳學之父若望·孟德爾(Gregor Johann Mendel)1822年7月20日出生于奧地利布隆。作為現代遺傳學的奠基人,孟德爾于1854年起,進行了12年的豌豆實驗,發現了遺傳規律、分離規律及自由組合規律。
1843年孟德爾大學畢業以后,21歲的他進了布隆城奧古斯汀修道院,并在當地教會辦的一所中學教書,教的是自然科學。由于他專心備課,認真教課,所以很受學生的歡迎。之后,他又到維也納大學進修。大學期間,孟德爾受到了很多知名學者的影響,如物理學家,數學家和天文學家多普勒,數學家和物理學家依汀豪生等等。
1854年夏天,孟德爾離開維也納大學后,用三十四個豌豆株系開始了他的工作。事實上,孟德爾進行豌豆雜交試驗并不是有意為探索遺傳規律而進行的。他的初衷是希望獲得更加優良的豌豆品種。但隨著試驗的進行,一些現象引起了孟德爾的關注。
豌豆作為孟德爾所研究的遺傳規律的試驗首選對象具有很多優勢。首先豌豆是嚴格的自花傳粉,閉花授粉的植物,因此在自然狀態下獲得的后代均為純種。豌豆的不同性狀之間差異明顯、易于區別,如高莖、矮莖,而不存在介于兩者之間的第三高度。孟德爾還發現,豌豆的這些性狀能可以穩定的遺傳到后代。用這些易于區分的、穩定的性狀進行豌豆品種間的雜交,實驗結果很容易觀察和分析。豌豆一次能繁殖產生許多后代,因而人們很容易收集到大量的數據用于分析。同時,豌豆花個體較大,易于做人工授粉。
以高莖和矮莖這一對形狀為例,以他用純種的高莖豌豆與矮莖豌豆作親本,在它們的不同植株間進行異花傳粉。如圖所示高莖豌豆與矮莖豌豆異花傳粉的示意圖。結果發現,無論是以高莖作母本,矮莖作父本,還是以高莖作父本,矮莖作母本,它們雜交得到的第一代植株都表現為高莖。
1866年,孟德爾定律發表。從12年的雜交實驗中,孟德爾總結出了兩條著名的定律,并稱孟德爾定律——基因的分離定律:雜合體中決定某一性狀的成對遺傳因子,在減數分裂過程中,彼此分離,互不干擾,使得配子中只具有成對遺傳因子中的一個,從而產生數目相等的、兩種類型的配子,且獨立地遺傳給后代,這就是孟德爾的分離規律。
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具有兩對(或更多對)相對性狀的親本進行雜交,在等位基因分離的同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現為自由組合,這就是自由組合規律的實質。也就是說,一對等位基因與另一對等位基因的分離與組合互不干擾,各自獨立地分配到配子中。
參考文獻
俞萍,張永華.孟德爾研究遺傳規律的方法論[J]. 醫學與哲學. 1999(02)
羅洪,羅靜初.約翰·孟德爾[J]. 遺傳. 2003(01)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技創新里程碑”原創 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