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各大拍賣場上,一件完整的元代青花瓷器,常常能拍賣出令人咋舌的天價。為什么這些看上去清淡素雅的瓷器,能有這么大的價值呢?為什么這些青白相間的元素會成為中國的代表色出現在地鐵裝飾、流行服裝上呢?今天,就讓我們來看看這神奇的青花瓷吧!
凄美的青花瓷傳說
在許多講述青花瓷歷史的書中,都會提到一則凄美的民間愛情故事。這個故事說在元朝的時候,有一個宮廷工匠叫趙小寶,他的工作就是在瓷胚上雕花。他有一個可愛的未婚妻叫做廖青花,見他每天都耗費心血地在瓷胚上勞動,很是心痛,就想找到一種顏料能將花直接畫在瓷胚上。于是,她就動身前去山中尋找礦石染料,但卻不幸遇難。死時手中還緊緊抱著一堆選好的礦石染料。見到愛人不幸逝去的小寶悲痛欲絕,在埋葬了青花之后,用她找到的顏料畫在瓷胚之上,燒制之后整個瓷器呈現出十分美麗的藍色花紋。為了紀念愛人,小寶將其取名為“青花”。
當然,這只是一個傳說而已。青花瓷和中國其他偉大的發明一樣,都是勞動人民在無數次實踐中總結傳承下來的。根據科學家研究發現,青花瓷的顏料,其實是從含有鈷的礦石中提煉出來的,而我國正是一個產鈷大國。早在唐代,人們已經開始用從鈷礦石中提取的顏料來燒制出唐三彩中的藍色效果了。不過,想要制成青花瓷,還得需要先用青花料繪制瓷胚,然后還得附上一層石英,再經過一千三百度的高溫燒制,才能得到青翠欲滴的效果。
來自西域的“蘇麻離青”
在青花瓷中,最能讓人感受到美的,就是里面的那一抹藍色,給整個青花瓷帶來了一種畫龍點睛的效果。而這種別致的藍色,還得歸功于一種來自西域古代波斯的顏料“蘇麻離青”。傳說,這種礦石顏料是波斯一名叫“蘇萊曼”的人在山中發現,傳入中國之后,人們發現用這種“蘇麻離青”繪制的青花有一種驚心動魄的美。于是,中國從元代開始就大量進口這種“蘇麻離青”,用來燒制青花瓷。
科學家們分析發現,“蘇麻離青”燒制的青花瓷,能產生富有藝術魅力的效果。主要是因為它和國產的鈷礦石不同。國產鈷礦石含錳量很高,而蘇麻離青含鐵量高而含錳量卻很低。因此才能給青花瓷帶來這種明凈素雅,又不失光彩的效果。
瓷器之路
早在中國宋代,就有“官、哥、定、汝、鈞”五大官窯的說法。但是到了元代,在元世祖忽必烈的支持下,江西景德鎮開始崛起。大量的北方工匠來到這里,利用這里獨特的高嶺土,專門為皇家燒制瓷器。這些瓷器燒制好之后,不僅供給皇室和國人自己使用,還通過一條瓷器之路走向西方。
由于瓷器貴重易碎,所以長途運輸的時候大多都是海運。從元代開始,中國就通過海路向西亞、土耳其輸送瓷器。今天,在土耳其的托普卡比宮中,還藏有一幅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蘇丹穆罕默德二世使用青花瓷器的畫。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技創新里程碑”原創 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