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5年7月6日,這是一個值得永久紀念的日子。法國巴斯德(PASTEUR,1822-1895)研制的第一支狂犬病疫苗首次用于人體,治療獲得成功,疫苗的療效轟動了世界。
狂犬病是一種在出現臨床癥狀后絕大多數情況下會致命的病毒性傳染病。在99%的人類感染病例中,狂犬病毒都由家養狗傳播。狂犬病感染家畜和野生動物,通過咬傷或抓傷(通常是經由唾液)傳播至人。
除南極洲以外,其他各洲都存在狂犬病,但95%以上的人類死亡病例發生在亞洲和非洲。
狂犬病在貧困和脆弱人群中是一種被忽視的疾病。該人群的狂犬病致死情況鮮有報告,且該人群不易獲得疫苗和免疫球蛋白。在偏遠的農村地區,5-14歲的兒童成為最主要受害者。
巴斯德征服狂犬病的偉大功績,拯救了無數狂犬患者的生命,開僻了一條嶄新的免疫之路,在世界范圍內掀起了以疫苗為武器與傳染病的斗爭,數以億計的人免受疾病的痛苦而獲得新生,巴斯德開創了人類文明健
康歷史的新紀元。在巴斯德狂犬病疫苗后的100多年中,狂犬病疫苗被不斷地改進,不斷地完善。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技創新里程碑”原創 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