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5年7月11日,中國明代航海家、外交家鄭和,率領龐大船隊從中國太倉起錨遠航,首次下西洋。此后直至1433年,鄭和七次出使下西洋,歷時28年。
鄭和每次出航,船只多達百余艘,隨行人員達2萬多人,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船隊。鄭和船隊中,有五種類型的船舶。第一種類型叫 “寶船”。寶船共有63艘,最大的長度為151.18米、寬度為61.6米,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海船。這種高達4層的船上共有9桅,可掛12張帆。錨重幾千斤,要動用200人才能起航。一艘寶船可容納千人。其他船的種類有:“馬船”“糧船”“坐船”“戰船”,分別用于載貨備物、儲運糧草、日常居住、軍事作戰。“寶船”是整個船隊的主體、指揮中心、管理和協調中心。
鄭和七下西洋遍訪了亞洲和非洲30多個國家和地區,最遠到達紅海與非洲東海岸。
鄭和下西洋是中國古代規模最大、船只最多、海員最多、時間最久的海上航行,比歐洲多個國家航海時間早幾十年,堪稱是“大航海時代”的先驅。鄭和下西洋加強了中國與南洋各地的聯系,促進了中國與亞洲各國經濟文化的交流,在中國歷史和世界航海史上寫下光輝的一頁。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技創新里程碑”原創 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