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花葉病毒(TMV)是煙草病原微生物中最為重要的種類,其研究發現對病毒學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1859年范·斯威頓(Van Swieten)觀察描述了煙草花葉病,但當時沒有命名。1886德國的Mayer A在荷蘭首次用“花葉(mosaic)”一詞描述了煙草上的病毒病癥狀,并證明能通過汁液傳播。1892年俄國的Ivanowski D證實煙草花葉病病株的汁液經細菌濾器過濾后仍保持侵染性,但仍然認為是由于細菌濾器裂隙的細菌所造成。
1898年,荷蘭微生物學家貝杰林克重復了這個實驗。他終于指出,引起煙草花葉病的致病因子是一種無法用普通顯微鏡看到、不能在人工細菌培養基上生長,卻能通過最細小的濾膜、并只能在活的植物體組織中繁殖的有機體。他把這種有別于細菌的有機體稱為病毒。
正是由于Beijerinck M W證明了病毒有別于細菌,將病毒和細菌區分開來,由此認為Beijerinck M W是真正的病毒學之父。1935年,美國生物化學家Stanley W M 首先獲得了煙草花葉病毒結晶。
病毒結晶的發現,為分子生物學和分子病毒學的建立和發展奠定了基礎。Stanley因此于1945年獲得諾貝爾獎。
Stanley提取的病毒結晶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技創新里程碑”原創 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