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6月1日,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宣布發現亞原子粒子Z,即我們常稱的“Z玻色子”,這被看做是探索物質和能量秘密的重大發現。
上世紀六十年代,粒子物理學提出建立弱相互作用和電磁相互作用的統一理論,也就是Glashow-Weinberg-Salam電弱統一理論。1968年,S.溫伯格、A.薩拉姆在S.L.格拉肖電弱統一模型的基礎上建立了電弱統一的完善理論,理論中認為電磁作用和弱作用是統一的相互作用。其中須引入4種規范場,有4種規范粒子,一種是光子,靜質量為零,傳遞電磁作用;另外三種粒子W±、Z0質量都不等于零,分別帶正電、負電和中性不帶電,它們傳遞弱作用。
1982年在瑞士的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利用質子和反質子對撞機觀察到了W粒子的產生。1983年6月1日,研究中心工作人員在實驗中觀察到了Z粒子,質量約為質子的100倍左右,和理論預測一致。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技創新里程碑”原創 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