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是很多國家或國際權威科學機構、組織給予科學家的最高榮譽稱號。隨著科學的不斷壯大發展,17世紀英國皇家學會、法蘭西科學院等一批科學機構逐漸設立。院士制度也隨著各國科學院的發展逐漸完善起來。外籍院士或外籍會員,逐漸成為了各國院士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英國皇家學會會員分為皇家會員、英籍會員和外籍會員,法蘭西科學院則由院士、外國合作院士和通訊院士組成。
1994年6月8日,經過中科院第七次院士大會選舉,產生了中國科學院首批外籍院士。他們是(按姓氏英文字母排列):巴頓(英國)、張立綱(美國)、陳省身(美國)、馮元楨(美國)、李政道(美國)、林家翹(美國)、李約瑟(英國)、雷文(美國)、司馬賀(美國)、田長霖(美國)、丁肇中(美國)、吳健雄(美國)、楊振寧(美國)、丘成桐(美國)。
根據新修訂的中國科學院院士章程規定,當選的這些外籍院士,對中國科學技術發展和中國科學院學部工作,有建議權;可應邀出席中國科學院學部組織的有關會議和學術活動;在院士會議上,不享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外籍院士在取得中國國籍后,可直接被接納為院士。那些對中國科學技術事業作出重要貢獻,在國際上具有很高學術地位的外籍學者,可被推薦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上。
1994年6月第七次院士大會大會現場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技創新里程碑”原創 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