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學位制源于西方,1868年,日本率先引入,稱為博士、學士和得業士,引起中國重視。1980年,我國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1983年5月,首批18名博士從幾千名學子中脫穎而出,登上人民大會堂主席臺領取博士學位證書。
首批18名博士是高能物理所馬中騏(第一位理學博士)、系統科學所謝惠民、計算技術所馮玉琳(第一位工學博士)、理論物理所黃朝商、生物物理所徐功巧(第一位女博士)、地球物理所徐聞耀,以及中科大李尚志、趙林城、白志東、范洪義、單墫、蘇淳等。
在場的國家領導人問導師之一谷超豪:“我們國家培養的博士,和國際上的水平比起來怎么樣?”谷超豪毫不猶豫地回答道:“可以達到國際水平?!?
博士們沒有辜負導師的期望,他們走上工作崗位后,成績非凡,涌現出中科院院士1位,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1位,曾經擔任過高校校長、院長或中國科學院所長的有4位,國家級教學名師1位,奧林匹克數學競賽國家領隊2位,“做出突出貢獻的中國博士學位獲得者”6位。他們堪稱新中國教育的中堅力量。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技創新里程碑”原創 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