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4月17日,杜邦公司分離得到了生產合成橡膠所用的單體氯丁二烯,并合成出了第一種合成橡膠——氯丁橡膠。
氯丁橡膠單體結構式(網絡圖)
1930年4月17日,在多年的努力之后,杜邦公司卡羅瑟斯研究組的成員、阿諾德·柯林斯(Arnold M. Collins)博士分離得到了生產合成橡膠所用的單體氯丁二烯,并合成出了第一種合成橡膠——氯丁橡膠。之后,杜邦公司于1937年將其正式推向市場,使氯丁橡膠成為第一個實行工業化生產的合成橡膠品種。
氯丁橡膠均以乳液聚合法生產,生產工藝流程多為單釜間歇聚合。聚合溫度多控制在40~60℃,轉化率則在90%左右。聚合溫度、最終轉化率過高或聚合過程中進入空氣(氧氣)均會導致產品質量下降。生產中用硫磺-秋蘭姆(四烷基甲氨基硫羰二硫化物)體系調節分子量。硫磺-秋蘭姆體系的主要缺點在于硫鍵不夠穩定,這是影響貯存性的重要原因之一。若用硫醇調節分子量,則可改善此種性能。氯丁橡膠與一般合成橡膠不同,它不用硫磺硫化,而是用氧化鋅、氧化鎂等硫化。
氯丁橡膠在工業上廣泛用于耐水防燃電纜、耐熱運輸帶、耐油耐腐蝕膠管、膠帶,以及膠粘劑、密封材料等。氯丁橡膠的貯存穩定性差,如硫調氯丁橡膠的室溫貯存期小于10個月,耐寒性也差;非硫調節氯丁橡膠的貯存期可延長到40個月。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技創新里程碑”原創 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