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馬克(Gerhard J. Domagk)1895年10月30日生于勃蘭登堡(現波蘭)。1914年,多馬克考入基爾大學醫學院。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后,他自愿參加了戰爭。1915在戰爭中負傷后他回到基爾大學,并于1921年獲得醫學學位,為后來的研究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0世紀初,德國化學家從細菌染色法中得到啟發,開發出了治療錐形蟲病和梅毒的藥物。之后,眾多科學家開始在燃料中尋找治療藥物。多馬克就是其中之一。
1932年,德國拜耳公司的克拉爾合成了染料2’,4’—二氨基偶氮苯-4-磺酰胺,以百浪多息為商品名在市場上銷售。當時,多馬克正擔任法本公司細菌學實驗室主任。他試著將這種染料注入感染了溶血性鏈球菌的老鼠體內,以檢測它的抗菌性。結果顯示,該物質可以有效地殺滅細菌且沒有副作用。而在此之前,他的同事們已經先后合成了1000多種偶氮化合物進行試驗,但總是失敗。
就在多馬克發現百浪多息沒多久,多馬克唯的女兒因為手指被刺破,感染上了鏈球菌,生命垂危,無藥可救。多馬克沒有辦法,只能孤注一擲,鼓起勇氣把自己的小女兒作人體實驗對象,結果挽救了愛女的生命。
1935年2月,多馬克將他的發現公諸于眾。百浪多息搖身一變,從染料一躍而為救命的處方藥。多馬克經過進一步研究,將白浪多息經過反復處理與提煉,得到了一種白色粉末,這就是磺胺。多馬克斷定真正發揮殺菌作用的就是磺胺。
1939年,多馬克因為發現磺胺藥物而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但由于希特勒政府的阻撓,直到1947年他才領取了自己的諾貝爾獎。
第一種磺胺藥物“百浪多息”的發現和臨床應用成功,使得現代醫學進入化學醫療的新時代。后來百浪多息逐漸被更廉價的磺胺類藥物所取代,并延用至今。 1964年4月24日,磺胺藥物發現者多馬克去世。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技創新里程碑”原創 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