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魚復原圖加化石(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博物館)
2009年3月26日,英國《自然》雜志發表了一篇題為“最古老的完整保存的硬骨魚揭示原始有頜類的特征組合”的文章。這是中國科學院早期脊椎動物課題組朱敏等研究員發現的迄今為止全球最古老的保存完整的硬骨魚乃至有頜脊椎動物化石,也是志留紀唯一完整保存的有頜類,將最古老的近乎完整的硬骨魚化石記錄向前推進了約8百萬年。
2007年春,課題組成員在測制曲靖志留系剖面過程中,發現了幾處具有魚類大化石的地點。隨即,課題組這些地點及周邊做了更細致的考察,在重點層位組織了定點發掘,發現了大量的盾皮魚類化石,同時發現了一件完整的硬骨魚下頜標本。2008年4~5月,他們對發現下頜標本的層位進行了新一輪的發掘,此次課題組除了發現大量分散保存的硬骨魚腦顱和上、下頜標本外,還出人意料地發現了一件近乎完整的硬骨魚標本。朱敏等對這些硬骨魚類標本進行了深入細致的研究,并將其命名為夢幻鬼魚(Guiyu oneiros)。屬名來源于漢字“鬼”和“魚”,種名則取夢中的、幻想的之意,喻其是一條來自夢里、擁有原始有頜脊椎動物夢幻特征組合的古魚。這是迄今為止全球最古老的保存完整的硬骨魚乃至有頜脊椎動物化石,也是志留紀唯一完整保存的有頜類,將最古老的近乎完整的硬骨魚化石記錄向前推進了約8百萬年。
夢幻鬼魚的發現為我們勾勒出一幅更加詳細的硬骨魚類起源與早期演化圖譜。作為最古老的完整保存的硬骨魚類乃至有頜脊椎動物化石,鬼魚的發現進一步填充了硬骨魚類和其他有頜類之間的形態學鴻溝,也解開了原始肉鰭魚類頭后骨骼鑲嵌演化的謎團。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技創新里程碑”原創 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