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3月26日,郵件病毒“梅麗莎”(Melissa)爆發。它開創了電子郵件病毒的新領域,據估計感染過100多萬臺PC,造成損失逾800萬美元。
“梅麗莎”郵件的頁面
“梅麗莎”會偽裝成一封來自朋友或同事的“重要信息”電子郵件,正文只有一句話“這是你要的文檔……不要給別人看哦:)”,附件LIST.doc里包含能夠訪問80個色情網站的密碼。該病毒通過Word 97/2000、Excel 97/2000/2003傳播,一旦被用戶打開就會向受感染電腦內Outlook 97/98地址簿的頭50個聯系人發送帶毒郵件,繼續擴散。梅麗莎并不會刪除電腦內的系統文件,但大量發送電子郵件會導致企業郵件系統癱瘓,進而摧毀整個互聯網郵件系統。
梅麗莎后來衍生出了至少四個變種,其中有些危害更大,會直接刪除重要的Windows系統文件,導致系統癱瘓。
該病毒的作者是時年31歲的美國新澤西州的大衛·史密斯(David Smith),當年4月1日就被美國政府捉拿歸案,后來在2002年被判入獄20個月、罰款5000美元、參加社區服務、禁止接觸電腦和互聯網,這也是美國第一次對電腦病毒制造者進行嚴厲懲罰。
過去二十年來的其他重要病毒還有:“Creeper”(爬行者),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誕生,普遍被視為史上第一例計算機病毒,蠕蟲型;1992年的“Michelangelo”(米開朗基羅),惡性引導區型病毒,摧毀了數百萬臺電腦,并讓3月6日成為一個惡夢;1995年的“Concept”,第一例宏病毒;1998年的“CIH”,第一個破壞硬件(BIOS)的病毒,每年4月26日爆發;2000年的“ILOVEYOU”(我愛你),史上破壞規模最強的惡意病毒,估計至少100億美元。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技創新里程碑”原創 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