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3月28日,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三里島核電站發生事故,引發美國歷史上最嚴重的核災難。
當時的新聞照片
1979年3月28日凌晨4時,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三里島核電站第2組反應堆的操作室里,紅燈閃亮,汽笛報警,渦輪機停轉,堆芯壓力和溫度驟然升高,2小時后,大量放射性物質溢出。在三里島事件中,從最初清洗設備的工作人員的過失開始,到反應堆徹底毀壞,整個過程只用了120秒。
6天以后,堆芯溫度才開始下降,蒸氣泡消失——引起氫爆炸的威脅免除了。100噸鈾燃料雖然沒有熔化,但有60%的鈾棒受到損壞,反應堆最終陷于癱瘓。此事故為核事故的第五級(最高級為第七級)。事故發生后,全美震驚,核電站附近的居民驚恐不安,約20萬人撤出這一地區。美國各大城市的群眾和正在修建核電站的地區的居民紛紛舉行集會示威,要求停建或關閉核電站。美國和西歐一些國家政府不得不重新檢查發展核動力計劃。
幸運的是,在這次事故中,主要的工程安全設施都自動投入,同時由于反應堆有幾道安全屏障(燃料包殼,一回路壓力邊界和安全殼等),因而無一傷亡,在事故現場,只有3人受到了略高于半年的容許劑量的照射。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技創新里程碑”原創 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