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3月28日,在BBC的一次廣播節目中,英國天文學家弗雷德·霍伊爾(Sir Fred Hoyle) 用“大爆炸(Big Bang)”這個詞匯來描述宇宙誕生初始條件及其后續演化的某個宇宙學模型,之后迅速得到了科學研究和觀測最廣泛且最精確的支持。
宇宙學家通常所指的大爆炸觀點為:宇宙是在過去有限的時間之前,由一個密度極大且溫度極高的太初狀態演變而來的(根據2010年所得到的最佳的觀測結果,這些初始狀態大約存在發生于300億年至230億年前),并經過不斷的膨脹與繁衍到達今天的狀態。
有趣的是,其實霍伊爾是與大爆炸對立的宇宙學模型——穩恒態理論(Steady State Theory)的倡導者,雖然有很多通俗軼事記錄霍伊爾在那檔BBC廣播節目中說到“大爆炸”這個詞是出于諷刺,但霍伊爾本人明確否認了這一點,他聲稱這只是為了著重說明這兩個模型的顯著不同之處。
1964年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發現是支持大爆炸確實曾經發生的重要證據,特別是當測得其頻譜從而繪制出它的黑體輻射曲線之后,大多數科學家都開始相信大爆炸理論了?,F在宇宙物理學的幾乎所有研究都與宇宙大爆炸理論有關,或者是它的延伸,或者是進一步解釋,例如大爆炸理論的框架下星系如何產生,早期和極早期宇宙的物理定律,以及用大爆炸理論解釋新觀測結果等。
大爆炸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技創新里程碑”原創 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