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5日,著名的學術刊物《物理評論快報》刊登了丁肇中團隊及其阿爾法磁譜儀項目團隊的研究成果,借助阿爾法磁譜儀,他們已發現40萬個正電子,這些正電子可能來自人類一直尋找的暗物質。
《物理評論快報》刊發署名評論稱,新成果具有“史無前例的靈敏度”,盡管現在還不能排除其他可能性,但它“強烈暗示”人們已捕捉到了暗物質的痕跡。
阿爾法磁譜儀
阿爾法磁譜儀(Alpha Magnetic Spectrometer,簡稱AMS)是人類送入宇宙空間的第一個大型磁譜儀,其核心部分是由我國科學家和工程師經四年努力研制的永磁體,直徑1.2米,長 0.8米,重2噸,它的作用是產生一個很強的磁場。當宇宙中的帶電粒子穿過這個磁場時,磁場就對它施加洛侖茲力使之發生偏轉,這時,記錄有關數據,再用電子計算機進行數據處理,從而確定是否有反質子、反氦核乃至反碳核穿過。
阿爾法磁譜儀實驗包括三大主要物理目標,它們反映了當今物理學和天體物理學最重要的基礎理論之謎。這三大物理目標分別是:尋找宇宙中的反碳核、反氦核及其他更重的反核來確定宇宙中是否存在反物質;尋找宇宙中可能存在的暗物質;精確測量宇宙中各種同位素的豐度和高能γ,并探索未知的物理現象。
阿爾法磁譜儀項目由來自全球15個國家和地區的56個科研機構參與。1998年6月,磁譜儀項目的實驗機阿爾法磁譜儀1終于搭乘“發現”號航天飛機升空。2011年5月,美國“奮進”號航天飛機將太空粒子探測器“阿爾法磁譜儀2”送至國際空間站。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技創新里程碑”原創 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