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爾克

1953年3月26日,美國匹茲堡大學索爾克(Jonas Edward Salk)博士宣布脊髓灰質炎疫苗已在90人身上試驗成功,可以殺死3種引發小兒麻痹的病毒。脊髓灰質炎疫苗的研制成功,標志著人類戰勝脊髓灰質炎的開始。

脊髓灰質炎(Polionyelitis)俗稱小兒麻痹癥,是由脊髓灰質炎病毒(PV)引起的傳染病。“脊髓灰質炎疫苗”發明前,脊髓灰質炎是戰后對美國公共健康威脅最大的疾病之一。1952 年的大流行是美國歷史上最嚴重的爆發,那年報道的病例有58000人,3145人死亡,21269人殘疾,多數犧牲者是小孩。

索爾克出生在紐約的一個俄裔德系猶太移民家庭,父母大字不認一個。從上醫學院的那天起,索爾克就沒打算做一輩子醫生,他真正的興趣是做科學研究。他的愿望是幫助整個人類,而不是單個的患者,后來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細菌學的研究上。

他的第一份工作是為密歇根的一份軍隊委托項目設計流感疫苗。在那兒,索爾克發現和分離了一種流感病毒毒株,該毒株被用于最終的疫苗成品中。多數現存疫苗的原理通過滅活疫苗在體內建立免疫力,索爾克再現了這一過程。

疫苗研制成功后首先在猴子身上試用,然后再做人體試驗,受試者來自沃森國際研究所的脊髓灰質炎患者。在未患脊髓灰質炎的志愿者中,包括索爾克自己、他所在實驗室的研究人員以及他的妻子和孩子,都對這個實驗性疫苗沒有太大反應。索爾克并不是一位追逐金錢的人,當時他完全可以選擇申請專利,但他沒有這么做,他希望能有更多的人使用上該疫苗。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技創新里程碑”原創 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

 

1953年3月26日,脊髓灰質炎疫苗研制成功

圖文簡介

1953年3月26日,美國匹茲堡大學索爾克博士宣布脊髓灰質炎疫苗已在90人身上試驗成功。脊髓灰質炎疫苗的研制成功,標志著人類戰勝脊髓灰質炎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