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徑運動會上有一個賽跑項目:200米短跑。這個賽跑項目的跑道的第一段一般是半圓形的彎道。如果是6個人同時賽跑,那就要有6條等間隔的半圓形跑道。跑外圈的這個人的起點,要比跑內圈的起點超前很多。

為什么要這樣排呢?這些起點又是怎樣決定的?

我們知道,一個圓的周長與它的直徑的比是一定的,這個比值叫做圓周率(π),它的近似值是3.14。那么,一個圓的周長就是它的直徑的3.14倍,也就是它的半徑的6.28倍,即C≈6.28R(這里C表示圓周長,R表示半徑長)。如果半徑增加1米,圓周長就要相應地增加6.28米。

 

 

在圓形跑道上賽跑時,一般一條跑道闊1.2米,兩條相鄰的跑道的半徑就相差1.2米,那么,外面這個跑道一圈的長度就比里圈長7.54米。因此,不論圓形跑道的半徑有多大,只要相鄰的兩條跑道的半徑相差1.2米,它們相鄰的每一圈的長度總是相差7.54米。在一般標準場地(即內圈長為400米)的跑道上, 200米的賽跑,為了便于最后比較快慢,它們的終點是在一條直線上。通常總是把比賽的跑道計劃成為先跑一段彎道部分(約114米),然后轉入直道(約86米)。彎道部分,里圈的半徑是36米,而跑第一條跑道的人,他是從距離里圈線約0.3米的地方起跑的,所以,實際的彎道長度是36.3米×3.14≈114米。外面一圈的起點,應該比里面一圈的起點要向前約1.2米×3.14=3.77米。如果一共有平行的6條跑道線,6個起點就成階梯形,最外圈的這個人的起點要比最里面這個人的起點超前約18.85米之多。這樣,就能使6個人賽跑的終點是相同的。懂得了這個道理,在布置運動場時,一般只量一下最里圈的跑道的總長度200米,確定起點,然后依次把外面幾個跑道的起點移前若干米,不必把6條跑道線一條一條地實地量過去。

 

 

200米賽跑,外圈的起點為什么要比里圈的起點超前很多?

圖文簡介

田徑運動會上有一個賽跑項目:200米短跑。這個賽跑項目的跑道的第一段一般是半圓形的彎道。如果是6個人同時賽跑,那就要有6條等間隔的半圓形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