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欺凌問題日益成為教育界乃至整個社會關注的焦點。美國一項新研究說,童年時代的欺凌經歷會對涉事者的身心健康造成持續的負面影響。

美國匹茲堡大學心理學研究員卡倫·馬修斯的團隊在美國心理學會下屬《心理學雜志》上報告說,根據對300多名美國男子從小學一年級到30多歲的追蹤調查,他們發現童年實施過欺凌行為者成年后更可能具有攻擊性,吸煙或吸毒的概率也更大,生活中更可能面臨壓力重重的狀態,并易引發心血管類和其他疾病;而那些童年時期曾被欺凌的孩子成年后更可能面臨經濟困難,感覺自己受到不公正待遇,對未來更悲觀。

此前有機構曾對500名1987年和1988年入學的小學生做過一項名為“匹茲堡青少年研究”的跟蹤調查。此次最新研究招募到了300多名曾參加調查的人員,通過問卷獲得關于他們當前壓力狀態,健康史、飲食和鍛煉習慣及經濟狀況信息。他們中有260人通過到實驗室抽血進行了心血管健康和炎癥檢查。研究人員還從同學、家長和教師那里獲取了參與者10至12歲時的欺凌行為記錄。

結果表明,童年時代實施過欺凌行為的孩子和被欺凌過的孩子成年后都會經受更多壓力。“這說明童年時代欺凌行為的影響會持續到成年。”馬修斯說。

早先已有研究表明,高壓力、憤怒和敵對情緒等因素與心臟病、中風和高血壓之間存在關聯。馬修斯的團隊假定,童年欺凌經歷對施受雙方都會帶來與壓力有關的負面健康影響,調查結果證實了他們的推論。研究人員認為,早發現欺凌傾向并提早干預可能會對保護涉事者健康起到積極作用。

此外,研究還顯示童年欺凌經歷對來自不同種群、不同收入水平家庭孩子的影響程度沒有顯著差別。

科普:童年欺凌經歷會對身心產生長期負面影響

圖文簡介

新華社華盛頓5月11日電校園欺凌問題日益成為教育界乃至整個社會關注的焦點。美國一項新研究說,童年時代的欺凌經歷會對涉事者的身心健康造成持續的負面影響。結果表明,童年時代實施過欺凌行為的孩子和被欺凌過的孩子成年后都會經受更多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