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日本livedoor新聞網8月13日報道,2008年日本神戶大學研究小組發表的一篇顛覆天文常識的論文引發了人們的廣泛關注,文中推測太陽系中可能存在未知的第九大行星,并將其稱為“行星九”。
事實上,關于冥王星更外側的太陽系邊緣天體軌道分布問題依舊存在許多未解之謎。海王星軌道外黃道面附近為何存在50天文單位(1天文單位約合1.5億千米)的中空圓盤狀區域柯伊伯帶?而本應不受海王星影響的區域為何存在軌道大幅偏移或傾斜的天體?我們不能將原因簡單地歸結為它們受到了海王星影響。神戶大學研究小組表示太陽系中可能存在未知的第九大行星,并給出了其軌道分布圖。
科學家利用電腦模擬了太陽系邊緣天體的軌道進化,再現了目前可觀測到的星體分布。據推斷,“行星九”質量約為地球的0.3-0.7倍,體積較地球更小相當于一顆小型冰質行星,目前近日點距離為80天文單位以上,遠日點距離為120-280天文單位的橢圓軌道,軌道傾斜角度約為20-40度。
2009年,NASA發射了廣域紅外線巡天探測衛星(WISE),該衛星攜帶了當時最為先進的高感度紅外太空望遠鏡,旨在以紅外線繪制整個天空的圖像。然而WISE的研究結果表明,不存在距離太陽26000天文單位內并且天體質量在木星以上的新天體。不過,這依然不能排除“行星九”存在的可能。
隨后,科學家們不斷發現太陽系邊緣的新天體,橢圓軌道的黃道離散天體數量也增加到了6個。2016年1月,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的研究小組發現,該6顆天體的軌道都具有不可思議的共同點:從任何角度來看,軌道都向一方偏移,且6天體的斜率完全一致。
那么這究竟是不是偶然呢?研究小組調查后發現,6顆天體傾斜方向角度完全一致的概率僅有0.07%。為探究其原因科學家們又一次模擬了太陽系邊緣天體的軌道進化,從6顆已知天體奇特的聚集方式中他們推測存在軌道橢圓、繞太陽公轉的大型天體的存在,且該行星近日點與上述6天體方向恰好為180度。科學家們將該天體稱作“行星九”。
2006年加入國際天文聯合會行星科學命名委員會、參與冥王星劃為矮行星決議并著有《最新 行星入門》一書的渡部潤一先生表示,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的研究小組曾發現太陽系邊緣的鬩神星Erisl推動冥王星被列為準行星,這次可能是想親自發現空缺的第九行星。
渡部先生稱,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的研究小組已經著手準備第九行星的觀測工作。而世界大口徑望遠鏡中,視野廣且能將微型天體一網打進的當屬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單一鏡片光學望遠鏡斯巴魯望遠鏡。在尖端天文學研究中日本望遠鏡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如果第九行星真實存在,其發現也將不再遙遠。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科學原理一點通官方微信公眾平臺(ID:kxylyd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