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不可避免,無法阻止。雖然不可談震色變,但地震畢竟是群災之首,應該充分重視。通過努力,共同面對,是可以減輕地震災害損失的。那么,我們可以做什么?
1、樹立減災意識
災害教育是為達到防災減災的目的,以培養公民具有災害意識、防災素養為核心的教育。其目的是使受教育者掌握一定的關于災害本身及防災、減災、救災與備災的知識、能力與態度,樹立正確的災害觀,正確看待災害本身及其發生發展規律,正確地進行相應防災、減災、備災、救災活動。災害教育有著深刻的實踐性、仿真體驗性,并有著豐富的教育內容與價值。
正因為地震不可預測,所以更應該做好防災減災工作。如我們可以檢查建筑質量,加固校舍,防患于未然;開展防災演練,學習相關技能,災害發生臨危不懼;學習科學知識, 提高防災素養,構培育安全文化,建安全安心社會等。
(隔震建筑)
2、學習地震知識
平時同學們要積極學習防災減災基本知識,包括災害的基本原理、發生發展規律,逃生方法,如何自救與救人;災前防御等知識。
3、掌握逃生技能
不要盲目避震,如不要乘坐電梯、跳樓跳窗,不要擁擠在樓梯過道上。
明確震時疏散路線和避難地方;要定期清理雜物,保持門口、樓道暢通。要合理放置家具、物品,固定好高大家具,家具物品擺放做到“重在下,輕在上”,墻上的懸掛物要固定,防止掉下來傷人。陽臺護墻要清理干凈,不要擺放花盆、雜物等,以免地震時掉落砸傷人。加固室內家具,防止傾倒砸人,牢固的家具下面要騰空,以備震時藏身。高層玻璃窗貼膠條;準備避震用品,如手電筒、干糧、水等;外出避震時要切斷電源,關閉煤氣,熄滅爐子。
動手準備一個應急包,固定放在家中方便取用的地方。
學會在緊急情況在撥打緊急求救電話,如110、119、120等,以盡快贏得最佳救援時間。
地 震
遇地震,先躲避,桌子床下找空隙,靠在墻角曲身體,
抓住機會逃出去,遠離所有建筑物,余震蹲在開闊地。
4、開展應震演練
平時應有組織、有計劃地開展應震演練。演練前做好部署,老師分工到位,學生撤離路線、班線撤離順序應清楚合理。演練時,老師和學生都要保持鎮定,不能驚慌亂來。老師統一調度,學生聽從指揮,是演練成功的關鍵。
應急符號
5、學會急救方法
身邊有人需要救護時,如果你會一些必要的急救技能,就可以發揮大作用,甚至救人一命。掌握人工呼吸、胸外心臟按壓、外傷止血這3個急救技術,以備不時之需。
需要特別提醒的是,人工呼吸要與胸外按壓交替進行,按壓30次,吹氣2次為一個循環,這個過程也被稱為“心肺復蘇”。
書籍介紹:
名稱:《高中生災害教育讀本》
出版社: 地震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5-09-01
作者:北京市地震局
定價: 18.00
ISBN號:9787502846466
內容概要:
《高中生災害教育讀本》從地震災害出發,搭建了“認識災害-了解、災害來臨-躲避,災前防御-預防”三個維度來學習防災減災知識,關注防災知識、技能及態度,配有活動指南,資源鏈接,是學校教材的較好補充。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科學原理一點通官方微信公眾平臺(ID:kxylyd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