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架望遠鏡的好壞,首先要看它的光學性能。光學性能一般用下列指標來衡量。
1、有效口徑:指每只鏡頭開足光圈時前鏡的光束直徑(亦可視作透鏡直徑)與 焦距的比數。它表示該鏡頭最大光圈的納光能力。望遠鏡的有效口徑越大,聚光本領就越強,越能觀測到更暗弱的天體。它反應了望遠鏡觀測的能力。
圖1 α折射60/700天文望遠鏡(來自網絡)
2、焦距:望遠鏡的焦距主要指物鏡的焦距,用F表示。焦距的長短決定了被攝物在成像介質(膠片或CCD等)上成像的大小,也就是相當于物和象的比例尺。對于同一天體而言,焦距越長,天體在焦平面上成的像就越大。
圖2 150/1800天文望遠鏡(來自網絡)
3、相對口徑:是望遠鏡的有效口徑和它的焦距之比,也稱為焦比。有效口徑越大,觀測就更有利。折射望遠鏡的相對口徑都比較小,,而反射望遠鏡的相對口徑都比較大。在觀測天體時,應注意選擇合適的有效口徑。
4、放大率:是物鏡的焦距(F)與目鏡的焦距(F’)之比。只要變換不同的目鏡,就能改變其倍數。但由于受物鏡分辨率、大氣視寧靜度及出瞳直徑不能過小等因素的影響,望遠鏡的放大倍率不能無限制的增大。
5、分辨率:望遠鏡的分辨率由望遠鏡分辨角的倒數來衡量。分辨角是望遠鏡能夠分辨出的最小角距。是剛剛能夠被望遠鏡分辨開的兩個發光點之間的角距。
圖3 射電天文望遠鏡(來自網絡)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原創 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科學原理一點通官方微信公眾平臺(ID:kxylyd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