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動物界中,靈長類無疑是人類最近的近親,那么它們究竟可以有多聰明?現在人們發現獼猴已經知道最簡單的加法,甚至懂得合作共贏的好處。而更聰明的猩猩則不僅瞬時記憶驚人,甚至還能學會用最簡單的語言和人交流。下面講的就是這樣的一些故事。

 

>>>>獼猴也會做初等加法

 

我們已經知道,馬戲團里的小狗并不會做加法,聰明的漢斯也不會做加法,盡管它們表面上好像會。那么是不是除了人之外就沒有一種動物會做最簡單的加法呢,其實倒也不是,至少有些獼猴,還有灰鸚鵡就會。

獼猴懂得簡單加法的意思來自下面的觀察:當著獼猴的面,把水果一個接著一個地放到一塊屏幕后面,放完之后,把屏幕拉開,如果這時屏幕后面的水果數目和放進去的數目不符,那么獼猴就會用更長時間盯著看,好像在問:“我明明看到您放進去的水果不是這個數目,這是怎么回事啊?”

當然,猴子做加法的方法和我們人一般所做的不一樣,我們人是用符號來進行運算的,猴子不會,它們運用的是一種更初等的計算方法。為了說明這一點,美國杜克大學的科學家對獼猴做了下面的實驗:讓獼猴坐在計算機屏幕前,先閃現顯示給它兩堆光點(兩者光點數之和不超過20),然后再在屏幕上顯示另外兩堆光點,要猴子從中挑選出其數目和前兩堆光點數之和相等或最接近的那一堆(圖1)。他們對2個獼猴和14位大學生分別做實驗,結果獼猴的準確率為76%,略遜于大學生的94%。由于光點顯示的時間只有0.5秒,所以人根本就來不及數數,而只能采取我們現在還講不清楚的更基礎的計算方法。在這方面人和獼猴倒是有許多相似之處,例如兩者完成這樣的計算都需要大概一秒時間;和數越大或是兩個答案越接近,計算的準確率就越低。

 

▲圖1 獼猴在判斷前面給它看的兩堆光點加起來和屏幕上顯示的哪堆光點數更接近。

 

>>>>獼猴也知道要合作共贏

 

兩只猴子坐在計算機邊上望著對方,屏幕上不時顯示出兩個記號,每只猴子都可以從中擇一(圖2)。當猴子選擇其中之一(share,分享)時,作為獎勵的果汁就在它們之間平分;如果選擇另一個記號(hoard,獨吞),那么果汁就全歸選擇者自己。不過這里面也有風險,如果一個猴子選擇“獨吞”的同時,另一個猴子也同樣選擇“獨吞”,那么大家都得不到獎勵。這種實驗在科學上叫作“囚徒的困境”,通常用來測試受試者根據評估對方在同一時間是怎么想的而采取的策略。對于我們人來說,理性的策略是選取合作共贏,平分戰利品總比“黑心吃白粥”——想要獨吞而最后什么也得不到好。那么猴子會怎么樣呢?

 

▲圖2 兩只猴子根據對方將采取什么動作而決定自己行為的實驗。

 

2014年,美國哈佛醫學院的兩位科學家對獼猴做了這樣的實驗。結果他們發現猴子也“明白”這個道理,更有趣的是如果讓猴子的“對手”是計算機程序時,它們更多采取“獨吞”的策略,只有當它看到對方也是一只猴子時,它才更多地采取“共享”策略。這似乎說明獼猴也能“以己之心度人之腹”。當然實際情況比這還要復雜得多,猴子采取哪種策略還和對手的身份(例如是不是猴王,或者是不是它的親戚,甚至是不是一只猴子等)有關。

 

>>>>黑猩猩中的“記憶術大師”

 

讀者可能聽說過“記憶術大師”,也就是有超常記憶力的人,其中有些人能記住一閃而過的圖景中的各種細節,我們一般人都為他們這種敏銳觀察力而驚嘆不已。現在,科學家在黑猩猩中也發現了這樣的“大師”。

日本京都大學的科學家松澤訓練了一只名叫阿玉木的黑猩猩。0.2秒的時間里,計算機屏幕上同時、隨機地在不同部位顯示從1到9九個阿拉伯數字(圖3),然后迅速地用方塊把這些數字遮住,要求它按序把這九個數字所在的位置一一指出來。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任務,松澤讓大學生完成同樣的任務,他們往往只點了頭幾個數字就做不下去了(不好意思地說,筆者只點出一兩個就點不下去了)。然而阿玉木飛快地完成了任務,而且正確率高達80%。讀者可以在文末觀看阿玉木的表演,然后再自己試試看。當然為了讓阿玉木認得這9個阿拉伯數字,事先松澤可沒少費功夫。在“眼觀四方”“一覽無余”方面黑猩猩打敗了絕大多數人。當然這并不是說黑猩猩就比人聰明,松澤的同行、美國科學家貝蘭不無揶揄地說:“我是在和一些非常聰明的黑猩猩打交道,不過它們可不會做你們的微積分家庭作業。”

 

▲圖3 阿玉木在學習按照阿拉伯數字從小到大的排序逐一指點它所在的位置。

 

>>>>會語言的猩猩

 

動物學家早就觀察到了野生的猩猩成群生活,在群內它們會通過發各種各樣的聲音彼此交流。科學家已經發現這些聲音是有意義的,但是目前還未能確切地把它們翻譯出來。由于猩猩的發聲器官不能說人的語言,因此一些科學家希望通過教猩猩人的手語教會它和人交流。此外他們還相信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應當把猩猩從小就當小孩一樣養育在家里,并且讓它在一旁觀察人們彼此之間如何用手語交流來學會手語。黑猩猩瓦紹(圖4)就這樣學會了大約350個單詞,它甚至在沒有人類干預的情況下還教會了另一頭黑猩猩盧利斯一些這樣的單詞。瓦紹的一些傳奇至今還為人津津樂道。例如瓦紹的保育員凱特因為流產而休了幾個星期的病假,當她回來工作時,研究它的科學家是這樣描寫的:

“當它需要某人而此人不在時,它常常會對此人表現出冷淡以表示它的不悅。當凱特回來工作時,瓦紹就是這樣對待她的。凱特向瓦紹表示歉意,并決定告訴它真相,她用手勢告訴它‘我的孩子死了’。瓦紹盯著她看,然后垂下眼睛。最后又直視凱特的眼睛,并小心地做出“哭”的手勢——把手指放到臉頰上沿著人流淚的途徑往下摸(黑猩猩是不流淚的)。凱特后來說,這樣一個手勢比瓦紹發長篇大論更能說明瓦紹在想什么及其智力程度。”

要知道瓦紹也夭折過兩個孩子,也許它能體會凱特的喪子之痛。

 

▲圖4 瓦紹

 

◆ ◆ ◆

人們曾經認為猴子和猩猩只能看樣學樣。通過上面這些故事,我們知道它們要比這聰明得多,但是它們究竟能聰明到什么程度,現在還不好說。

 

我們的靈長類近親有多聰明?

圖文簡介

靈長類無疑是人類最近的近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