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技術對我們生活的影響很明顯,民用航空讓我們的出行生活變得迅捷而又舒適。在軍事上的作用更是直接決定著戰爭的走勢。但是航天技術看上去離我們的生活很遠,那么,世界各國投入了這么多錢來進行航天技術的研究,值得么?對我們的生活有什么影響?

 

冷戰時期,美蘇爭霸給世界帶來了很大的威脅,兩個大國在很多方面開展了競爭,其中就包括“太空競賽”,兩國這個項目上都投入了巨額的獎金和人力。先是1961年,前蘇聯的加加林首次將人類的足跡擴展到了外太空,隨后,1969年,“阿波羅”11號載人飛船就將阿姆斯特朗等人送上了月球。持續了近30年的太空競賽,客觀上大大地促進了人類的科技進步,很多高新技術迅速的轉到民用,大大改變了我們的生活。

拿阿波羅計劃來說,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從1961年至1972年間,總共耗資約240億美元,全部用來登月和研究月球,而且當年的美元比今天要值錢的多。從阿波羅計劃結束至今,已經過去40多年了,人類再也沒有離開過地球軌道,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因為太費錢了!但帶來的收獲也是巨大的,在阿波羅計劃中,美國先共獲得了3000多項專利,大大推進了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據統計,這些技術已經為美國的經濟增長帶來了2萬億美元的收益。

 

航天技術改變了我們的生活

 

衛星通信技術

衛星通信技術為現代社會提供了衛星電視、移動通信、電視轉播、數據傳輸、遠程醫療、救援等上百種服務,極大的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運動衛星遙感技術能夠預測臺風、暴雨、泥石流等自然災害,還能觀察海洋的物產情況以及預測病蟲災害對作物的影響。

 

 

汽車、手機導航

現在的汽車上基本都裝有GP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這些年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手機導航也成為了流行的方式。通過衛星定位,結合地圖資料,我們不僅能知道自己在哪里,還能選擇一條最方便的出行路線。

 

用航天技術研制出人體組織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研制了“生物反應器”,在失重的環境下制造人體組織比如韌帶。中和了地心引力,所以人造組織能夠像細胞一樣在身體里生長。還根據航天飛機的燃油泵技術,研制出來了微型心臟泵。2001年7月,美國為一位心臟病晚期患者換上了人造心臟,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例成功的心臟移植手術。

 

太空蔬菜

太空上的微重力和強輻射等環境,為培育植物性狀帶來了很好的條件,通過太空育種,我國自1987年以來,完成了50多個品系的大面積種植推廣。

 

水凈化系統

在阿波羅計劃中,由于登月倉所能攜帶的水有限,因此將日常所用的水循環使用是最佳的辦法。這項講述后來被廣泛應用于城市自來水凈化系統,這個系統可以將水中的藻類、細菌和病毒消滅。

 

新材料

在我國近年來發現的1000多種新材料中,80%是在空間技術的牽引下研制完成的,有將近2000項空間技術成果應用到了國民經濟各個部門。

航空技術的應用還有很多,比如船藥,假肢技術,新藥物,運動鞋,方便食品,太陽能電池,煙霧警報,絕緣材料,廉價芯片,燃料電池,衛星監控,數碼相機,攝影機防抖技術,CT機,紅外線溫度計……

 

從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到天宮一號與神十順利對接,再到如今“玉兔”月球巡航,中國正不斷向偉大“航天夢”的實現邁進。也有人發出質疑:“嫦娥”登月跟我們普通人有什么關系?目前中國還有很多社會問題,為什么還要花錢去探索太空?

對這個問題,劉慈欣舉了一個例子,印度政府的回答是:如果我們沒有偉大的夢想,就永遠是伐木人和挑水工。大劉說:“這個回答讓人肅然起敬。擁有偉大的夢想,確實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最大的尊嚴,否則錢再多也只是一個讓人看不起的土豪而已。”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原創 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

 

航天探索對我們的生活有什么影響?

圖文簡介

航天技術改變了我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