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7月11日電焦點科普:航海日,你所應該了解的大海
新華社記者
今年7月11日是我國第十二個航海日。提起大海,許多人都知道,它不止有詩和遠方,它是人類文明的搖籃、資源的寶庫,是人類生存的重要基礎與希望。但大海到底在哪些方面攸關人類發展,恐怕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答上來。
聯合國資料顯示,世界上平均每5個人中就有兩人生活在沿海地區,每7個人中就有3人依靠海洋和沿海資源為生。海洋通過自然周期來調節氣候,為人類提供自然資源、食物和生計,對地球健康和人類繁榮至關重要,因此海洋——這片占地球面積約四分之三的區域,你應對它了解更多。
人類的蛋白質食物關鍵來源
是的,海洋里不能種水稻和小麥,但是,海洋中的魚和貝類卻能夠為人類提供滋味鮮美、營養豐富的蛋白食物。大家知道,蛋白質是構成生物體的最重要物質,它是生命的基礎。考慮到全世界30億人以魚類作為重要的蛋白質來源,保護海洋也是保證全球糧食安全的必然需求。
但資料顯示,全球約三分之一的魚類種群正被過度捕撈,而其他的魚類種群也已達到或接近可持續捕撈量的極限。同時,海洋污染已導致形成約500個“死區”,海洋生命無法在其中生存。此外,海洋酸化也影響魚類的生存,因此保護海洋環境,合理開發魚類資源,已刻不容緩。
全球氣候的調節器
海洋是全球氣候系統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它通過與大氣的能量物質交換和水循環等作用在調節和穩定氣候上發揮著決定性作用,被稱為地球氣候的“調節器”。
占地球面積71%的海洋是大氣熱量的主要供應者。如果全球100米厚的表層海水降溫1攝氏度,放出的熱量就可以使全球大氣增溫60攝氏度。
海洋也是大氣中水蒸氣的主要來源。海水蒸發時會把大量的水汽從海洋帶入大氣,海洋的蒸發量大約占地表總蒸發量的84%,每年可以把3.6萬億立方米的水轉化為水蒸氣。因此,海洋的熱狀況和蒸發情況直接左右著大氣的熱量和水汽的含量與分布。
海洋還有龐大的生物體系,為地球制造大量的氧氣。同時,海洋還吸收了大氣中40%的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被認為是導致氣候變化的溫室氣體之一。聯合國資料顯示,目前海洋每年吸收的溫室氣體都在80億噸左右,這對于減緩氣候變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海洋也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價。由于吸收了過多的二氧化碳,海洋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酸化,這一現象已威脅到海洋生態系統。
人類未來發展的重要資源依托
在全球范圍內,海洋和沿海資源及產業的市場價值占全球GDP的5%左右。據科學家考證,在陸地上已發現的礦產,海洋里幾乎都有,陸地上沒有的海洋中也有。
海洋中有取之不盡的海洋化學和海洋能資源,包括海水中所含有的大量化學物質和淡水以及豐富的動力、水力和熱能資源。
海洋也是藥物王國。海洋中生長著20余萬種生物和2.5萬多種植物,是天然的海藥資源。
海洋里還有許多未完全開發的燃料資源。可燃冰又稱甲烷水合物,是甲烷氣體和水分子形成的白色結晶體,能像天然氣一樣燃燒。地球上可燃冰的儲量非常大,被認為是有望取代煤、石油和天然氣的新能源。
海洋——全球第七大“經濟體”
世界自然基金會去年的一份報告稱,目前海洋每年至少創造價值2.5萬億美元的貨物和服務,而海洋總價值約為這一數字的10倍。
世界自然基金會說,海洋的經濟價值來自漁業、旅游業、航運以及珊瑚和紅樹林對沿海環境的保護。如果把海洋算作一個國家,它將是全球第七大“經濟體”,排在英國之后,但領先于巴西、俄羅斯和印度等許多國家。
這份題為《振興海洋經濟》的長達60頁的報告稱,當前全球海洋總體的貨幣價值約為24萬億美元,但估值顯然是保守估計,因為這沒有包括近海的石油和天然氣以及風能。
報告還警告說,過度捕撈、污染和氣候變化正在迅速侵蝕海洋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