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天體中,只有小行星是可以由發現者提議命名,并且最終為世人公認的。小行星的命名過程就像我們給家里新生的小貓起名字(具體見下表):

 

步驟

貓的主人

天文學家

1

貓生了小貓

發現了新小行星

2

給小貓臨時起個名字,比如“小黑”等

小行星獲得年份、字母和數字組成的“暫定編號”

3

如果小貓能健康成長

如果小行星能再被觀測到至少兩次,使得軌道可以被準確測定

4

考慮一個永久的名字(當然,一般就是臨時名字,因為已經叫順口了)

軌道被測定的足夠精確之后,小行星獲得一個正式的數字編號,發現者提出命名申請

5

家人和朋友都接納了這個永久名字

命名申請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采納,正式使用

 

比如紫金山天文臺在1955年發現了一顆小行星,首先通報給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行星中心,獲得了臨時編號1955DA,其后經過20年的努力,又在1965年和1975年觀測到了它的另外兩次回歸,也分別獲得臨時命名1965YN和1975SD。當精確測得它的軌道后,獲得一個正式編號2197。紫金山天文臺將一份命名申請和一段說明提交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天體命名委員會,申請將它命名為“上?!薄_@個委員會由來自世界各國的15名天文學家組成,命名申請必須由他們全票贊成才能算通過。命名申請通過后,被刊登在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行星中心每月發布的《小行星公報》上,這樣,小行星2197“上?!毙堑拿志驼奖蝗澜绱_認了。中國人按這種程序命名的第一顆小行星是天文學家張鈺哲在1928年發現的“中華”星,編號是1125號。

小行星是怎樣命名的?

圖文簡介

比如紫金山天文臺在1955年發現了一顆小行星,首先通報給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行星中心,獲得了臨時編號1955DA,其后經過20年的努力,又在1965年和1975年觀測到了它的另外兩次回歸。